電商行業資深觀察人士魯振旺表示,今年電商高管離職潮是行業發展的必然現象。投資人無論是VC還是傳統大佬,一旦業績失衡,加強對企業的控制是早晚的事。“拉手網現在在不斷虧損,紅孩子也一樣,創始人失去了控制權和投票權,被迫離開是很正常的事。”
“大魚吃小魚”效應或將繼續
為了在短期內造成規模效應,價格戰成了電商網站的“救心丸”。
今年5月,蘇寧易購率先宣布投入20億元特價貨源和4億元讓利額度,緊接著京東商城宣布將拿出5億元對家電產品進行促銷,天貓電器城宣布投入2億元補貼低價戰中虧損的商家。
6月1日,蘇寧易購發起史無前列的差額補返“全網比價月”。緊隨其后,京東商城在6月18日啟動“史上最強店慶月、讓利10億元”的活動。
瘋狂的價格拼殺將整個電商行業拉入低價競爭的泥潭,雖然電商借此吸引了足夠的眼球,但是網站真正能獲利多少,很難考據。
作為上市公司,當當網的財報是行業的晴雨表。
11月15日,當當網發布了今年第三季度的財報,凈營收為12.9億元,同比增長41.7%;凈虧損為1億元,高于去年同期的7340萬元。該公司認為,主要是由于營收成本的增長,以及訂單交付、技術和內容費用的增長。從去年四季度至今,當當網每個季度虧損幅度都在1億元左右。
而今年二季度,當當網整體凈營收12億元,同比增長53%,但整體虧損1.2億元。公告顯示,造成高額虧損的主要原因是物流建設的投入,以及電商行業價格競爭過于激烈。
在“雙十一”狂歡過后,“雙十二”的冷淡讓價格戰有了強弩之末的意味。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發現,在微博、論壇、SNS網站等社交工具中,“雙十二”未能像此前的數次促銷那樣吸引人氣。
魯振旺認為,“造節”對平臺的殺傷力很大,首先是平臺用戶體驗不是很好,其次,節日當天產生的銷量看起來很大,但對平臺的收入貢獻很低,影響了后續廣告收入和其他收入。
正是因為電商巨頭的瘋狂大戰,導致團購網站和垂直電商在生死邊緣掙扎,從而加劇了電商高管的離職潮。
去年年底,網易尚品、呼哈網、盛大品聚網相繼關閉,今年以來,維棉網、百度樂酷天、紅孩子等也走向了倒閉或被并購之路。
今年9月,蘇寧電器宣布斥資6600萬美元收購母嬰垂直電商紅孩子,這一價格可謂流血賤賣,創始人團隊和后期進入的幾輪風投資金幾乎被“腰斬”。
近日,蘇寧又將收購的目光瞄準了另一家垂直電商網站好樂買。有消息稱,好樂買陷入資金緊張的困境,正在尋求對外出售。
去年,好樂買曾獲得來自騰訊的5000萬美元的C輪融資。不過,今年騰訊電商調整方向,重點發展自營電商易訊網。盡管蘇寧和好樂買均未對上述消息表態,但垂直電商的生存境遇已不言而喻。
艾瑞咨詢電商分析師蘇會燕認為,在目前的經濟環境下,垂直電商流量成本高企,而客戶忠誠度和轉移成本卻極低,不少燒錢買流量的B2C難以為繼,選擇投靠大平臺或轉型是必然的選擇。
在“大魚吃小魚”的過程中,高管離職潮或許還將繼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