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年底以來,中國光伏行業遭遇了近10年以來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困局,政府對光伏產業的規范和支持力度也在不斷加大。
19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研究確定促進光伏產業健康發展的政策措施。
會議指出,中國光伏產業當前遇到的困難,既是產業發展面臨的嚴峻挑戰,也是促進產業調整升級的契機,特別是光伏發電成本大幅下降,為擴大國內市場提供了有利條件。
會議確定了五項政策措施,包括: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技術進步。鼓勵企業兼并重組,嚴格控制新上單純擴大產能的多晶硅、光伏電池及組件項目;規范產業發展秩序。建立健全技術標準體系,對關鍵設備實行強制檢測認證制度;積極開拓國內光伏應用市場;完善支持政策。對分布式光伏發電實行按照電量補貼的政策,根據成本變化合理調減上網電價和補貼標準;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減少政府干預,禁止地方保護。
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原所長、中國能源研究會副理事長周大地對《第一財經日報》記者說,自去年歐盟和美國對中國光伏進行反傾銷調查以來,中國光伏出口量受到了嚴重的壓縮,這個政策是個鼓勵政策。
出臺五項措施
周大地說,目前中國光伏電池組的生產能力已經超過一年3000萬千瓦,跟全球實際需求差不多。但國內光伏組件產能嚴重過剩,企業間惡性競爭相互壓價,這也被業內人士認為是造成價格倒掛的主因,并導致在美國上市的中國光伏企業業績急劇下滑。
2012年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尚德、英利、天合光能、阿特斯四大巨頭第三季度的出貨量同比分別下降21%、5%、3%和8%,營業收入同比分別下降52%、47.46%、38%和35%,降幅大大高于出貨量。這直接導致第三季度尚德、英利、天合光能和阿特斯的毛利率分別只有5%、-22.7%、0.8%和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