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Dropbox的這種做法在中國可就未必行得通了。據記者了解,在國內的眾多云存儲用戶中,絕大多數都是類似網友小方這種免費用戶。相關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在眾多的云存儲服務提供商中,付費用戶比例不到1/10000。“這種情況和國內用戶對服務收費模式的認同程度有關,也有目前國內提供云存儲服務的互聯網服務商對這一產品的定位有關,目前百度、新浪等開發云存儲服務的目的更多的是為了平臺增值,增加用戶粘性、提升規模效應,直接從云存儲上獲得收益不是它們的重點。”李政達表示,雖然目前常見的網盤已經有百度網盤、城通網盤、金山網盤、115網盤、微軟skydrive等數十家,“但正如團購行業一樣,行業寡頭都還沒有確立,亂戰階段又能談什么商業模式呢?”
企業市場或是出路
當然,并非沒有廠商對建立云存儲商業模式進行努力。網易云閱讀內容中心運營負責人聶蔚告訴記者,“網易云閱讀的后臺數據庫可以智能存儲并分析用戶的閱讀行為,通過對用戶點擊、分享、發送的數據統計,來調整訂閱源內不同內容的排版位置,從而形成用戶的個性閱讀。”借助對用戶提供云存儲服務的表象功能,網易實際打的是對引發內容訂閱行為的用戶動作進行數據分析,進而通過這些分析向用戶推薦更貼近用戶個性化需求的閱讀資料。“這其實做的是大數據的生意,通俗一些來說就是用戶數據挖掘,最終商業變現的并非是云存儲服務本身,而是相關的傳播、營銷等商業服務,收費對象則會是有這方面需求的企業。”Reational AB分析師張星如是說。
事實上,除了針對個人推出云存儲服務之外,還有一些互聯網服務商已經開始動手開掘企業用戶市場的商機。據介紹,酷盤曾與美圖秀秀等應用服務商談云存儲方面的合作,酷盤CEO顧志誠發現這些應用開發團隊自身也有著強烈的云存儲需求,而從用戶上傳的文件來看,酷盤本身的服務器上也恰好已經存儲了這些開發團隊相當比例的文件數據。“今年個人用戶市場的節奏慢下來之后,就可以同時在企業市場做一些嘗試。”顧志誠表示。不過,與個人用戶市場相比,企業市場最明顯的特征在于“并不是你肯花錢做推廣做銷售,這個市場就一定能起來”,在很大程度上,企業市場的增速取決于企業客戶自身的成長速度。
而一直積極進軍移動互聯網領域的百度,在今年九月舉行的百度世界大會上也正式對外宣布將開放包括云存儲、大數據智能和云計算在內的核心云能力,并同步發布幫助開發者降低成本、獲得用戶和提升可擴展性的“七種武器”。這是百度首次將云存儲、大數據智能、云計算三大核心云能力開放出來,但其主攻的對象已經悄然從個人用戶向應用開發者轉換,這種做法和已經在海外云存儲、云計算服務上取得成功的亞馬遜頗為類似。對此,國內數據庫業務專家馮大輝也表示,云存儲的企業市場還有不少的發展空間,在很多垂直領域,比如圖片存儲、視頻存儲、靜態小文件存儲等,都有潛力可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