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日現象”可有推手?網絡亂象須依法管理
2012-12-23 10:17 中國網
別讓網絡成為泄露個人機密的罪魁禍首
中國經濟網網友 白峰
網絡在帶給我們精彩的同時,也帶給我們諸多無奈和不便,比如讓老百姓成為了網絡泄密的受害者。那么,又是誰泄露了網上的個人機密,又是誰導演了這些違法犯罪活動?初一看,是這些犯罪分子。其實不全對,也有網絡管理不善的原因,尤其是網絡安全出現漏洞。網絡管理不科學、不安全,讓犯罪分子抓住了時機,獲得利益。
堵塞網絡漏洞,提供積極健康有序的網絡環境,別讓網絡成為泄露個人機密的罪魁禍首,更不能讓網絡給犯罪分子提供機會和便利,這樣才會讓網絡更安全,讓百姓更幸福。
讓網絡管理為網絡釋放“正能量”保駕護航
中國經濟網網友 莫霖
網絡管理并非網絡限制,進行網絡管理是將網絡運行規范化,讓不法分子不能利用網絡來進行見不得人的“勾當”。要遏制網絡不良事件的產生,就必須依法加強網絡管理,讓網絡運行在法治“軌道”上。互聯網已經成為釋放中國社會“正能量”的一個重要平臺。不論是“7・21北京突發大雨”還是“最美司機”、“最美教師”均見證了中國人對真善美的珍惜。
依法管理網絡,就是將網絡納入“正軌”,讓網絡上多一點美,多一些真實。相信在網絡管理的保駕護航下,網絡將會發生“聚變”,釋放更加劇烈、更加濃厚的“正能量”。
亟待互聯網法律為個人信息保護建立“防火墻”
中國經濟網網友 馮靜
據不完全統計,世界上制定個人信息保護法律的國家或地區已經超過50個,用法律保護個人信息迫在眉睫。筆者認為,在加強網絡信息保護方面,還應采取其他措施與之配合。
首先,健全信息安全維護體系,增加網絡監管內容。第二,要通過加強網絡安全教育培訓,提高全民的信息安全意識。第三,要加強運營機構的監管和教育。網絡運營商應該加強行業自律,在當前技術范圍內最大限度保證信息安全。 第四,政府機構為提高行政效率而進行的信息共享,也亟須得到法律規范。
只有建立以道德輿論、行業自律、技術保護為基礎,法律監督為保障的全面保護模式,才能打造出健康安全的網絡信息保護體系。希望加強網絡信息保護盡快立法,為凈化網絡環境、保護公民個人信息不受侵犯建立起堅固的“防火墻”。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數字化如何影響全球消費者行為
- 2三星設備驚現漏洞 或使手機變磚塊
- 3中移動收回尾號888的手機號稱其屬于“國家優
- 4警方已對聯通充值卡失效立案 聯通未正面回應
- 5國產手機品牌被曝預置“吃費程序” TCL、天語
- 6《江南Style》獲世界吉尼斯認證
- 7北京聯通強制綁定3G手機業務被指霸王條款
- 8微信成騙子詐騙新工具 向留學生父母討“學費
- 9方舟子質疑360流氓 360邀方舟子做顧問
- 10聯想首次登頂全球PC市場(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