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蘋果之戰難分勝負 戰火或將延續多年
2012-12-23 16:32 賽迪網
【賽迪網獨家評論】谷歌與蘋果之間的競爭,其實是兩種不同模式的競爭,而以各自目前的成就看來,最終的贏家只能由消費者選擇出來,而戰火恐怕還要延續許多年。
從目前形勢來看,谷歌針對iPhone和iPad的地圖應用程序推出之后,受到了廣泛的好評,而這無疑再度證明了搜索巨頭強大的軟件開發能力,以及他們對軟件的重視。具有諷刺意味的是,他們的成功恰恰是在對蘋果高度肯定的前提下獲得的。
效仿微軟
谷歌現在到底要在移動市場上怎樣對付蘋果呢?或多或少,這其實正是微軟二十年前做法的翻版,他們在個人電腦市場上這樣對付蘋果,獲得了成功:和硬件制造商結成伙伴關系,自己專注于操作系統和應用程序的開發。
盡管在針對消費者的個人電腦市場上,蘋果才是真正的開路先鋒,但是伴隨IBM等制造商大量推出使用微軟Windows操作系統的產品,他們很快就被邊緣化了。
當iPod推出的時候,其實是標志著神奇的喬布斯(Steve Jobs)找到了自己的方法,在這種延續了二十年的模式之外別辟蹊徑——他們之所以能夠徹底毀滅幾乎所有其他音樂播放器,正在與硬件和軟件設計的聯姻。
從那時開始,蘋果所有的產品幾乎都大獲成功,而這當中很重要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它們都易于使用。這是對公司軟件與設備集成能力的考驗,而他們證明了自己的能力。
當然,成功的原因不止于此。喬布斯和蘋果的其他人們準確地把握住了時代的新思潮——消費者希望能夠手持足夠強大,幾乎可以完成所有過去在個人電腦上才能完成的任務的產品,比如聽音樂、瀏覽互聯網、即時通訊,等等。
蘋果之所以能夠輕而易舉地超越微軟、諾基亞、Research In Motion Ltd。等其他玩家,其實就是因為后者墨守陳規,思維進入了死角,總是想當然地認為移動設備不外乎電話和短信的混合體。
因為蘋果給了消費者他們想要的,消費者才會將自己的忠誠獻給這家加州丘珀蒂諾的公司,這種近乎宗教的熱情推動著蘋果一路成為了全球市值第一。
移動搜索策略
某種程度上說來,谷歌和蘋果的移動軟件策略其實頗有異曲同工之處。他們都不僅是簡單將自己的軟件本身視為是利潤中心,而且還將其視為出售其他東西的橋梁。
在蘋果這里,所謂其他東西就是設備本身;而在谷歌這里,所謂其他東西就是搜索廣告。
谷歌的工程師們下定決心,不可以失去移動搜索消費者,而不僅僅是將自己定位為蘋果的一個競爭對手——什么樣的應用程序可以出現在蘋果的iOS平臺上,其實是由蘋果來選擇和決定的。
現在,谷歌再度為蘋果最新的iPhone和iPad推出了應用程序,而這些產品顯然要好于蘋果自己的。加州山景城的搜索巨頭向世界證明了自己,他們擁有更龐大的由移動設備傳遞的網頁存量,這就意味著,他們可以以此為基礎銷售廣告——至少現在是如此。
如果消費者同意谷歌手機自己的資料,谷歌就可以對進行地圖搜索的消費者有更多了解。這些寶貴的資料可以讓搜索廣告更加有針對性,自然也就能夠為公司帶來更多的利潤。
分庭抗禮
谷歌依然將為iOS平臺開發應用程序作為自己軟件部門的重點,而不僅僅是只為安卓工作,這正是前面所提到的對蘋果的認可和重視。如果谷歌根本就不在乎,或者說不懼怕iPhone和iPad,他們根本就不必為其開發產品。
只要蘋果還能夠持續為消費者創造新的價值,他們就可以繼續確保移動設備就是移動設備,而不會個人電腦化——不會成為低成本的日常用品,只能扮演應用程序傳遞者的角色。畢竟,個人電腦化顯然對軟件提供者更加有利。
盡管近年來,其實也頗有些人明確宣布了谷歌或者蘋果的勝利,但事實是,他們之間的爭奪還將繼續下去,尤其是在美國市場上,在這里iPhone和iPad依然是硬件市場的領先者。
不過,說到軟件,安卓顯然是可以和蘋果分庭抗禮的。
考慮到安卓和iOS各自的開發者和應用程序都構筑了龐大的生態系統,任何一家獲得壓倒性勝利,恐怕都不是短期內能夠做到的。激烈的戰事再綿延十年,甚至二十年都有可能。
比如在上周,谷歌策略確實獲得了一個小小的成功,但是這成功的前提還是對蘋果模式表示尊重。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數字化如何影響全球消費者行為
- 2三星設備驚現漏洞 或使手機變磚塊
- 3中移動收回尾號888的手機號稱其屬于“國家優
- 4警方已對聯通充值卡失效立案 聯通未正面回應
- 5國產手機品牌被曝預置“吃費程序” TCL、天語
- 6《江南Style》獲世界吉尼斯認證
- 7北京聯通強制綁定3G手機業務被指霸王條款
- 8微信成騙子詐騙新工具 向留學生父母討“學費
- 9方舟子質疑360流氓 360邀方舟子做顧問
- 10聯想首次登頂全球PC市場(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