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錢王”京東方巨額投資計劃再引爭議
2013-01-07 07:08 南方都市報
“地方政府為什么要給我們大力支持?一方面,這個行業的投資比較大,單靠企業是不現實的。另一方面,一些有眼光的官員,也認為要振興國家經濟,要提升國家的工業化水平,一定要找準節點,要有大的項目來拉動。京東方與各地方政府的關系,是光明磊落的,是坦蕩蕩的,沒有見不得光的東西。”陳炎順分析指出。
據陳炎順介紹,三年前京東方相當多的大客戶落戶重慶時,京東方就開始關注重慶。重慶在下游整機制造成完成后,有意向上游核心布局。“三年前重慶市長黃奇帆向我們董事長勾畫藍圖,表示三年內要使重慶形成1億臺的筆記本電腦,5000萬臺的打印機,3000萬臺的手機,1000萬臺電視的產業集群。我們當時覺得遙遠。三年后已成事實。顯而易見,重慶作為IT、家電制造基地,完全需要也有能力消化一條8.5代線。這是京東方下決心投資重慶的原因所在。”
液晶面板業背后的“大賬本”
在反對京東方擴張的聲音中,液晶面板產能過剩是一個主要論調。咨詢機構WitsView研究助理劉陳宏就表示,受到產品和利潤的影響,目前中國臺灣廠商8.5代液晶面板生產線產能未全開,已經造成全球面板市場供過于求,一旦京東方合肥8.5代線、三星蘇州8.5代線、中電熊貓10代線,以及京東方重慶8.5代線量產,全球面板將供過于求。
不過,對于這種靜態的計算方式得出的產能過剩的結論,陳炎順并不擔心。一直以來,缺芯少屏就是制約我國電子產業發展的兩大瓶頸。盡管京東方、華星廣電的8.5代線都已經投產,但我國缺芯少屏的現狀并沒有得到根本改變。2011年,中國在液晶屏的進口方面花了472億美元。“這在我國單個進口產品中排在第四(前三位分別是集成電路、石油和鐵礦石)。這400多億美元還是在以京東方為代表的中國企業進去以后,價格下降了一半以后的數據。即使兩年后國內多條8.5代線投產,但隨著需求的不斷上升,也不會出現產能過剩的局面。”
這兩年液晶面板產業處于景氣低谷,除了消費市場需求不振之外,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液晶面板價格戰異常激烈。2010年京東方第一塊32英寸屏出來的時候,三星、LG等業界大佬就將32英寸屏的價格大幅下降了20%,其目的,就是要將國產液晶面板企業困在搖籃期。
不過,業界巨頭的如意算盤并沒能成功,內地面板企業頑強地熬了下來,并成為打破韓國、中國臺灣企業壟斷的重要力量。目前,京東方的液晶面板產能已經占到全球產能的9%左右,躋身全球第六,并將很快超越日本的夏普而成為業界第五。正是因為有了京東方、華星光電的存在,才使得液晶面板價格一路走低,中國消費者成為最大的受益者。此外,中國家電企業能夠與索尼、夏普、三星、LG等巨頭抗衡,占據中國市場的大半壁江山,也充分受益于國產液晶面板企業的貨源支持。
此外,京東方、華星光電投產所形成的產業群,已經初步形成了一個生態圈。統計數據顯示,現在A股的上市公司中,有至少20家企業的第一大客戶都是京東方,包括設備,包括材料,包括配套。“在缺芯少屏的前提下,我們講中國是消費電子的制造大國那是自欺欺人。充其量只能叫中國組裝,談不上中國制造。只有在解決了它的零組件,特別是核心的關鍵部件以后,我們才能叫中國制造。通過京東方、深天馬、華星光電這樣一些中國企業,辛辛苦苦十年打拼,真正是在一張白紙上造就了產值上萬億的中國平板顯示產業。”陳炎順強調。
華星光電代理CEO陳立宜曾對南都記者表示,如果沒有自己的液晶面板,國產彩電廠商要走向海外市場與跨國巨頭展開競爭,根本是不可能的。可謂一語中的。
凈資產收益率多年為負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三星因價格壟斷被罰 “最高罰單”緣何被疑成
- 22013年影響小企業的七大技術發展趨勢
- 32012年9大不靠譜預測:科技大佬占7席
- 4數字化如何影響全球消費者行為
- 5三星設備驚現漏洞 或使手機變磚塊
- 6中移動收回尾號888的手機號稱其屬于“國家優
- 7警方已對聯通充值卡失效立案 聯通未正面回應
- 8國產手機品牌被曝預置“吃費程序” TCL、天語
- 9《江南Style》獲世界吉尼斯認證
- 10北京聯通強制綁定3G手機業務被指霸王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