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是,雖然中國市場對蘋果的地位正逐步上升,但在庫克訪華卻沒有實質性“簽單”的情況下,二級市場也不是“吃素的”。這幾天,蘋果的股價并沒有太大的起色。相比之下,去年12月初,諾基亞與中國移動共同宣布合作推出W P手機后,諾基亞股價暴漲。不能說這些內容對股價有決定性影響,但總會有些關聯。
庫克多次在公開場合表示,中國市場還有潛力,還能再挖。筆者只是個觀察者,無法“越俎代庖”說蘋果未來發展會如何,但立足中國市場,關于這里還有多大潛力,筆者嘗試從自己看到的一些市場變化揣摩個大概。
從去年9月iPhone 5發布開始,國內的行貨iPhone 4突然成為了“香餑餑”,各種渠道都存在供不應求的情況。有從業者稱,不少黃牛發現了商機,開始把相對便宜的iPhone4倒向三四級市場,以牟取利益。
目前iPhone 4是整個iPhone產品線中最便宜的機型,官方報價也要在3000元左右,這已經超過了不少三四級市場的平均消費能力,很多理論上消費不起iPhone的人,會用自己一個月甚至多個月的收入去購買一臺。另一方面,隨著iPhone用戶群的急速擴張,使用iPhone的優越感開始下降,而這種優越感是上述人群購買iPhone的重要原因之一。
蘋果就是在挖掘這些消費者潛力的過程中,迎來中國市場的業績飛躍。但這會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