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團購網站開始盈利 走出寒冬為時尚早
2013-01-15 08:49 中國商報
先看滿座網,“1元錢”的盈利似乎更多地給人是做賬做出來的感覺,而即便不是這樣,其付出的代價也極為慘痛,銷售規模從“億元級”驟降為“千萬級”,同時試圖向商家多收錢分利的結果也導致了大量商家的流失。有關數據表明,2011年8月,滿座網的月銷售額是1.04億元,而目前,其5300萬元的銷售規模不及美團十分之一。
再看美團網,其2012年12月的銷售額突破了8億元,為全年交易額的七分之一還多。但是,從具體的數據來看,這主要是因為電影票房和冬季餐飲的帶動,而且這一特點在很多團購網站的銷售數據上都有同樣的表現。而一旦進入春節的消費淡季,網站流量以及銷售額必然會大幅下降。
更重要的一點是,這三家團購網站實現盈利,主要來自開源節流和團購方式轉變兩點主要原因。前者主要是通過控制成本、關閉分站、拓展渠道,把有限的資金節省下來,把錢投在該投的地方;后者則主要是團購網站將自己的商品從“服務型”向“實體型”轉變。之前團購網站出售的餐飲美食、門票等以服務為主的內容經常爆出商家服務態度惡劣,團購產品質量無法保證,從而讓消費者對團購大為失望。但現在,團購網站上出現了越來越多的實體貨物,相比優惠券,消費者更喜歡這種“看得到摸得著”的商品。但是,在主業盈利能力不足的情況下,一個企業如果把盈利的希望放在開源節流、甚至是縮減銷售規模上,這種盈利模式其實是非常脆弱的。
盡管人們可以對團購行業目前的盈利狀態表示擔憂,但從行業發展的角度看,團購網站還是極具發展前景的。艾瑞咨詢在一份報告中曾經指出,如果說中國電子商務前十年是淘寶、京東、亞馬遜等實物類電商的十年,未來十年則屬于生活服務行業,團購業的前景仍然不容小覷。
但前景畢竟是看得見摸不著的東西,特別是對贏家通吃的互聯網行業來說,生存下去是第一法則。而如何生存,則要考驗企業決策者的智慧。特別是在目前團購行業普遍面臨同質化嚴重、議價能力不高、消費者黏度不夠、誠信建設不足等諸多問題的情況下,如何尋找突破口,如何能盡快地實現自我造血,確實刻不容緩,但也并不容易。
所以,對已經經歷了兩個寒冬的團購行業來說,三家網站的盈利,只能被看作是黑夜當中的一點星光。要想迎來霞光滿天的時刻,還需要走過一段挺長的路。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1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三星因價格壟斷被罰 “最高罰單”緣何被疑成
- 22013年影響小企業的七大技術發展趨勢
- 32012年9大不靠譜預測:科技大佬占7席
- 4數字化如何影響全球消費者行為
- 5三星設備驚現漏洞 或使手機變磚塊
- 6中移動收回尾號888的手機號稱其屬于“國家優
- 7警方已對聯通充值卡失效立案 聯通未正面回應
- 8國產手機品牌被曝預置“吃費程序” TCL、天語
- 9《江南Style》獲世界吉尼斯認證
- 10北京聯通強制綁定3G手機業務被指霸王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