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4月,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三大運營商不約而同地落戶西安西咸大數據處理與服務產業園,這是中國首家以大數據業務為中心的高新園區。投資20億元的中國聯通項目已經簽訂合作備忘錄,分三期建設西北大區數據中心、呼叫中心和西咸新區運營中心。
去年7月,全球知名電子商務品牌阿里巴巴集團在管理層設置了“首席數據官”一職,管理“聚石塔”——— 一個大型的數據分享平臺,它通過共享阿里巴巴旗下的子公司淘寶、天貓、支付寶等的數據資源來創造價值。同樣的平臺模式也出現在中國另一家的互聯網巨頭——— 騰訊,騰訊正通過建立社區開放平臺來實現大量的數據互通,以挖掘更大的商機。
與此同時,互聯網運行過程中出現的諸如網絡擁堵等技術問題,其自身主要指標和特征如何感知、診斷和測量也成為各國急需解決的難題。
專門從事光通信研究的武漢郵電科學院有效解決了這一難題。武漢郵科院在國際電信聯盟ITU-T第13研究組主導制定出Y.2770標準,經世界電信標準大會批準,已成為全球首個互聯網業務感知和內容識別的國際標準。
武漢郵科院副院長余少華博士認為,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基于這一標準所研制的互聯網傳感器將開啟一個達百億元規模的互聯網產業新領域。
鄔賀銓院士說,“大數據”已經滲入到人們生活的每個角落,中國各方已經認識到數據所帶來的財富,并在積極著手挖掘這個巨大的產業。大數據時代、智能化生產以及無線網絡三種技術將引起新世紀的技術變革,直接催生第三次工業革命。
中國科學院院士懷進鵬也認為,在大數據時代,傳統開發工具已經不能適應時代的發展,大數據管理及處理能力將引領網絡發展,社會計算將引起應用模式的變革,新的工業革命正在以一種全新的形式“悄然”出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