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發萬條短信總有七八人上當!我相信自己已經不是其中之一了,因為收得太多了。”
昨日,本報關于短信詐騙的報道引起廣州市民強烈共鳴。多數市民甚至表示,無奈之余早已麻木。在接到詐騙短信的投訴時,多家電訊運營商客服人員也是“見怪不怪”,既不詳細記錄,也沒有表明是否有答復。而110則表示,只有事主確實被騙了,才會出警。
到底誰能管住數以億計的詐騙短信,讓謊言與陰謀不再如此輕松橫行,讓我們的手機屏幕不再“充滿兇險”?
“四成”是騙錢
昨日,大洋網開展了一項題為“你今天被騷擾了么”的民意調查,截至昨晚8時的調查結果顯示,八成手機用戶每周收到“10條以上”垃圾短信。市民最經常收到的垃圾短信就是“打錢進銀行賬戶”,占總人數的四成,其次是“走私倒賣廣告”、“充值到手機號碼”以及“正規但無關緊要的廣告”。
詐騙短信:心得可以“出本書”
昨天,29歲的市民劉杰剛睜開眼,按下手機鬧鐘,一條頗為“熟悉”的短信就如期而至,“還沒存吧?換這個卡號,6222******,趕緊給我匯啊,急。”短信的署名是“王剛”。劉杰還沒讀完,就連按了3下按鈕,將短信徹底刪除。
不僅是劉杰,不少廣州市民對詐騙短信都已完全麻木。家住天河北的白領郭小姐說,每晚睡覺前“刪垃圾短信”已經成了習慣動作。郭小姐笑言,如果花點工夫,把各種類型的詐騙短信收集整理,加以分析,“估計能出本書”。
1條詐騙短信“殊途同歸”
110 沒有實際受騙不出警
記者撥通110報警電話,詢問接到詐騙短信如何處理。對方詢問記者是否被騙了,記者表示只是收到短信,并未上當受騙。接警的工作人員隨即要求記者將收到的短信發到報警短信平臺12110,表示隨即會有人處理。
記者追問,報警之后要多長時間有處理結果?對方表示,如果是詐騙短信就按照詐騙短信的有關辦法處理。記者繼續問,投訴詐騙短信的結果能否告知?對方答復,短信平臺有專人具體負責,如果沒有實際受騙,只是收到詐騙短信,110不會出警。
記者調查
頻繁收到詐騙短信,消費者應該怎么辦?記者根據1條詐騙短信的內容,分別向移動、聯通、電信的客服部門進行投訴。
移動 只接投訴一般不回復
記者:我最近經常收到詐騙信息,讓我轉賬。
10086客服:都是什么號碼發的呢?
記者:號碼很多,每次都不一樣。
客服:那請你把這些垃圾短信轉發到不良信息舉報站吧,我們會為你跟進。轉發短信不會收費,一般情況也不會回復客戶的。
記者:我們收到騷擾短信就只能轉發,其他什么都做不了?
客服:真是很對不起,有時候我們自己也會收到這樣的信息。我們會盡力跟進的。
聯通 就算實名制也不管用
記者:我最近收到很多詐騙短信,怎么處理?
10010客服:這些詐騙短信的號碼都不是我們公司的號碼,請你把這些短信轉發到聯通垃圾短信舉報站,號碼是10010010。
記者:轉發之后,如何知道處理結果?
客服:我們會進行內部跟進,然后對這些號碼進行監控處理。
記者:實名制對這些短信管用嗎?
客服:就算是實名制也很難杜絕這種情況。現在有一些預付費卡,交費了就可以先使用,使用者也不需要登記實名。
記者:那我就只能給你們轉發?
客服:不好意思,現在一般都是這樣處理的。
電信 請避免上當
記者:我最近總是收到一些讓我轉賬繳費的詐騙信息。
電信客服:催繳費的短信不是我們公司發過去的,欠費通知不會以這樣的形式出現,請你不要相信短信內容,避免上當受騙。
記者:那你們怎么處理這些發短信的人?
客服:請稍等。(過了約一分鐘)請把發這些短信的號碼轉告我們。
記者:每一次號碼都不一樣的。之后會怎么處理?
客服:我們會記錄下這些號碼,隨后公司內部會對這些號碼進行攔截和監控。
記者:那為什么你們攔截了還有那么多垃圾短信?
客服:請把號碼告訴我們,希望你不要相信這些詐騙短信,必要時請向公安機關報案。
詐騙短信:“錢匯了沒有,那張卡失磁了,把錢匯到這張新卡上,農業銀行卡號:農行6228480521268464315 戶名王強(匯完了來信息)”,發信人的手機號是13779405113。
三大困惑
群發公司代發詐騙信息該誰管?
手機用戶賈先生說,每一次投訴電信公司都說會有專人處理。如果真的已進行處理,為什么依然屢禁不止?
據統計,全國目前有電信服務商16000家,他們已成為電訊運營企業最主要的利潤來源。服務商獲利多,運營商就獲利更多。一些信息臺為招攬業務,會雇用“群發公司”代為群發“曖昧”短信,以此引誘用戶撥打電話,賺取信息費。每發一條短信,運營商都有收入,所有短信都要經過運營商的網關,所以,運營商想不想查才是關鍵。
電訊服務一旦定制終身難退?
手機用戶梁小姐說,一旦在哪個地方留下了自己的聯系方式,很快就收到莫名其妙的信息,中獎的、色情的、六合彩等等。
梁小姐稱,有時還會遭遇“定制容易退定難”,你會發現,有的服務開始說免費提供的,還有一些服務商甚至自行設置障礙,防止用戶退定。消費者刪掉了一條垃圾短信,還會有其他不同類型的垃圾短信繼續騷擾。
“實名制”難產“卡”在運營商?
有專家指出,手機實名制對于從源頭上遏制各類詐騙短信至關重要。
記者了解到,國家有關部門對手機實名制的工作一直在進行。據悉,今年手機實名制將從試點向全國推廣。但有關部門預測,強制推行的阻力可能不僅來自市民,還可能來自因實名而利益受損的電訊運營商。
集體麻木最可悲
垃圾短信是社會公害,短信詐騙是詐騙,這是共識。一個社會有詐騙不可怕,怕的是我們對詐騙視而不見,對詐騙習以為常麻木不仁。不幸的是,在詐騙短信上,社會恰恰表現出了一種麻木不仁的態度。
不是嗎?如今,當我們收到類似的騙錢短信時,捫心自問一下,有幾人想到過報警呢?恐怕大多數人收到之后,看都懶得看,就直接刪除了事。然而,在騙錢短信的狂轟之下,在投訴不見回音時,我們麻木了。這是何其的無奈,又是何其的可悲。
如果說手機用戶對騙錢短信麻木不仁,還只是可悲,那么社會在打擊騙錢短信上的麻木不仁,則讓人感到可怕。
首當其沖就是電訊服務商,在利潤的驅使下,他們可以置所有的行業規則和業務操守于不顧,明知虛假、惡意信息對社會的危害,明知一些信息是騙人害人的,依然肆意發布,任其橫行。這種毫無社會責任意識的行為是對法律法規和社會公義的蔑視與踐踏,不但應該受到嚴厲譴責,更應受到相應的懲處。
其次,幾大運營商雖然都設立了垃圾短信投訴平臺。然而,面對鋪天蓋地的詐騙信息和機主們的投訴,其有沒有負起“監督信息內容”的責任,其實也不言而喻。
至于警方,對詐騙短信,雖然不可能凡有投訴就出警,但對這種明目張膽的詐騙現象習以為常,長時間不能有力打擊,這其實也是一種麻木。還有工商、行業監管等相關部門,要知道,打擊詐騙短信,不是簡單地建幾個平臺就能了事,更不只是做做樣子給公眾看而已。
表面上看,公眾的麻木縱容了詐騙短信的泛濫。但當我們對“看客”憤其不爭時,是否有必要探究一下,是什么樣的土壤滋生了如此之多的麻木“看客”?也許正是相關部門對詐騙短信處理上的遲鈍與麻木,讓公眾無法不麻木。套用時下流行的一個詞語,就是公眾“被麻木”了。
一個對欺騙麻木不仁的社會,誠信度必然降低;而誠信則是一個文明社會的底線,不容喪失。可悲的麻木,可怕的麻木。誰來喚醒這種麻木?值得深思。(李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