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郭榮村 發自廣州
雖然昨日 (3月6日)TCL集團(000100,SZ)證券部人士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稱,目前TCL并未明確表示將收購由深圳市深超科技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深超科技)所持的深圳市華星光電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星光電)30%的股權,但外界普遍認為,接盤者非TCL莫屬。
從股權結構來看,若TCL接手,該公司將持有華星光電85%的股份,成為華星光電的絕對控制者。分析人士對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日韓企業面板投資收縮的背景下,TCL的面板擁有了不少機會,但面臨的威脅依舊不小。
市場回暖或是主因
面板業的持續回暖為TCL收購華星光電另外30%的股權創造了條件。TCL在其2012年年報中披露,受惠于面板行業的整體環境好轉,以及華星光電自身生產和經營能力的快速提升,華星光電第四季度的經營情況大幅改善,實現銷售收入38.55億元,凈利潤3.9億元,運營首年即實現盈利。
“華星光電的盈利,給了TCL更多信心。”家電觀察人士劉步塵分析說,還有一個原因是,31.8億元的掛牌轉讓價格挺實惠,這或許也能促使TCL接手。
奧維咨詢公司總經理喻亮星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從深超科技的角度看,該公司主要代表政府,目的是扶持面板產業,現在行業走穩,華星光電面板的良品率和產能也符合預期,的確是國資退出的一個好的時機。
而另一方面,喻亮星說,面板是一個充分競爭的行業,受國際經濟環境的影響較大,價格并不穩定,為了國資的保值升值,深超科技選擇了退出。
昨日,記者就相關問題致函TCL公關部,對方稱以相關公告為準。
對華星持謹慎樂觀態度
對于未來的面板業,TCL似乎比較樂觀。
該公司在年報中稱,據Displaysearch數據預測,由于智能手機、平板電腦等消費類電子產品對液晶顯示屏的需求旺盛,且液晶電視產品大尺寸化趨勢明顯,全球液晶顯示屏總需求面積保持穩定增長。與此同時,受制于投產建設周期長等因素制約,預計2013年暫無新增高世代面板產能釋放,液晶電視面板產品供需關系依然趨緊。
“管理層對華星光電2013年運營持謹慎樂觀的態度。”TCL公司在年報中這樣表述。
其實,拋開短期供求關系來看,世界范圍內日韓電子產業在LCD面板方面的轉向或者收縮,給華星光電未來的發展也帶來了機會。
劉步塵告訴記者,現在韓國的三星和LGD都在削減對LCD面板的投資,而日本電子產業近幾年不景氣,也在收縮戰線,從客觀上講,內地的面板產業確實有了更多的機遇。
從韓國方面看,去年12月就有消息稱,面板巨頭三星有意削減在LCD面板的投資,而LGD也預期降低在中國南部面板廠的投資。從日本方面看,鴻海參股夏普雖然目前還沒有進一步的消息,但日本包括面板在內的電子產業收縮跡象明顯。
“這些巨頭的收縮,會導致面板業的中心向中國大陸和中國臺灣轉移。”劉步塵說。
但不能掉以輕心的是,日韓削弱在LCD面板投資的同時,卻在加緊研發極有可能代替LCD面板的下一代產品——OLED面板。相比目前主流的LCD面板而言,OLED顯示屏更輕更薄,視角更大,更節能,被視為下一代顯示器的主流方向。
劉步塵說,一旦OLED成為市場主流,面板產業仍舊被日韓主導,那么大陸這些LCD生產線就面臨很大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