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婁池)3月8日消息,全國人大代表王文京今日公布了自己在兩會期間的三個建議案及一個議案,分別是《重視中小企業存在的經營困難,更到位減免稅費,支持中小企業穩定發展,鼓勵創業,促進就業》、《繼續積極發展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智樓”工作場所模式轉型升級城鎮化運行》及關于修改《證劵法》的議案。
王文京表示,國家應該更加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尤其是稅費和融資問題,今天來看,金融危機之后,政府在小微企業融資問題上有了很大關注,也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稅費仍然較重。因為小微企業承擔了較多的就業問題,雖然減免稅費的政策可能會影響一部分的稅收,但是國家在就業等問題的支出也會減少很多。
在談到軟件產業的發展問題,他表示,軟件企業過去5年的發展非常迅速,軟件業是信息技術的核心,也是基礎產業,十八大提出的四化同步、之前提出的兩化融合也需要軟件業進行支持。但中國軟件企業并不成熟,按照美國作為基準比較,中國軟件業仍處于幼稚的階段,所以需要國家給予扶持及引導。
此外,王文京表示,證劵法越來越重要,06年施行以來發揮的作用非常突出,但是今天無論是資本市場還是經濟環境都有了很大變化,所以證劵法和當年的公司法一樣,隨著新形勢進行一些調整和完善。
以下為王文京兩會提案:
重視中小企業存在的經營困難,更到位減免稅費
支持中小企業穩定發展,鼓勵創業,促進就業
王文京
中小企業在全球都是解決就業的主要企業類群,我國也一樣,80%以上的就業崗位由中小企業創造。保持中小企業的持續穩定發展是發展經濟,促進就業,擴大內需,社會穩定的重要方面。
目前不少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在經營發展過程中面對很多困難,包括收入增長乏力、人力等成本大幅上升、綜合稅費負擔重,融資困難,利潤下滑,盡管沒有金融危機高峰期突出,但經營壓力仍然很大。
要解決這些問題,首先要靠企業自身努力,包括企業的轉型升級,但有兩個方面需要政府部門的政策支持,一個是減輕稅費負擔,一個是解決融資難。金融危機后各級政府在這兩個方面都采取了一定的措施,但還需要繼續推進。
中小企業的稅費負擔是綜合負擔,包括稅收、社保、以及工會、殘疾基金等多種費用,相對中小企業的經營效益狀況實際負擔重。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應以創造就業為主要社會功能,稅費負擔應該更輕一些,建議繼續到位地減低或免除一些稅和費,以鼓勵更多的人創辦企業,鼓勵更多已辦企業把企業繼續辦下去、辦好。
這樣做看起來會對當期直接稅收有一定影響,但因為其創造就業的重要功能發揮,政府在就業相關的民生類財政支出上的壓力可以減低,繼而形成一個更加鼓勵創辦企業,辦好企業的積極的社會氛圍、良性的財政循環。
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智樓”工作場所模式
轉型升級城鎮化運行
王文京
農業時代的主要工作場所在“農場”,工業時代的主要場所在“工廠”,這一巨大的變化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開幕式表演中被形象地呈現。今天已經進入逐步以知識工作為主的經濟時代,越來越多的人已經不在工廠工作,而是在辦公樓/寫字樓/研發中心/設計室/創作間工作。工作場所模式的變化背后折射的是生產方式/經濟模式的巨大變革。
現有的城市化模式,帶來諸多突出的問題,特別是大城市,如交通擁堵、空氣及環境污染、能源消耗大等。今天我們治理交通擁堵的辦法主要是修路、限行、高收費、交通管理等,對從交通源分析和規劃出發,從根本上減少交通流量重視不夠,而交通源又與工作場所模式有重要關系。
今天的寫字樓/辦公樓模式,是以組織(企業及其它組織)為中心、為使用主體的,在這個寫字樓辦公的人群,以組織為單位從城市不同位置聚集到寫字樓工作,沿途需要花費不少的時間(有的大城市要1個多小時)、精力和交通成本,并污染城市空氣環境。今天我們的購物行為基本已經社區化:區域購物中心,一些地方的產業園區已經開始向融產業、商務、居住為一體的產業城方向發展,但我們更多的辦公/工作模式沒有到個人,沒有社區化,包括在產業城工作的很多人員仍然在距離遠的居住地居住。
建議:
在城市住宅小區周邊建設以區域為中心的開放式、信息化、全功能寫字樓(工作中心)——“智樓”。城市住區居民步行一到幾個街區,15分鐘即達,由坐車、搭車去上班轉為在住家邊的“智樓”,通過信息通路去上班。這種模式不同于在家辦公的模式,有利于把居家生活與專業工作場所區分開。法國有的城市已經有了這種工作場所模式。
在城市郊區以及鄉村小鎮建設類似的“智樓”,以新的模式推進我國新時期城鎮化、城鄉一體化和美麗中國的建設進程,減少對大城市的壓力,消除城市病。
中國在農場模式的農業時代繁榮并引領了全球,工廠模式的工業時代我們落后于歐美2百年,改革開放后才追趕上。在知識經濟時代,中國可以通過率先規模建立“智樓”模式,再次引領全球。
繼續積極發展我國軟件產業
王文京
我國軟件產業在國家產業政策(國發[2000]18號、[2011]4號文件等)的鼓勵支持、產業主管部門的積極引導與推動、行業組織的協同服務下,在企業、政府、個人信息化帶來的軟件與服務消費市場驅動下,經過軟件產業全體企業持續努力,最近5年來取得令人矚目成績,2012年,全行業實現業務收入2.5萬億元,是2008年(7573億元)的3.3倍,年均增長超過34%。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在電子信息產業中的地位和作用大幅提升,比重由2000年的5.8%上升到2012年的22.7%,積極支撐和服務了我國企業、政府、個人信息化。
在此過程中,發改委通過綜合協調和重大專項基金支持、工信部和地方軟件產業主管部門通過落實實施國家產業政策、產業規劃、標準化、軟件名城和示范基地建設、加強知識產權保護和行業管理、兩化融合等信息化應用推廣、產業基金扶持等,財政和稅務部門通過財政基金和稅收政策落實、商務部門通過軟件外包服務出口發展推進,完善了產業發展環境,有力地推動了我國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持續快速發展。
軟件是信息技術產業的核心和靈魂。軟件產業是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基礎產業,是戰略性新興產業和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的重要組織部分,在現代信息技術產業體系中的地位繼續提高。軟件產業更是推進兩化深度融合、工業轉型升級、實現“四化同步”戰略的重要支撐。
軟件產業發展面臨嚴峻挑戰和重大機遇。全球信息技術產業正醞釀新一輪重大變革,軟件產業正加快向網絡化、服務化、體系化、融合化方向發展,云計算、物聯網、移動互聯網、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迅速興起,商業模式、服務模式不斷創新,產業競爭向以軟件為核心的生態體系競爭轉移。我國兩化深度融合進程不斷深化,經濟社會發展對軟件的依賴程度越來越高,將釋放出巨大的內需,軟件產業的市場空間和發展潛力巨大。經過多年發展,我國軟件產業具有了一定的技術積累和良好的產業基礎,如果利用好產業質變期出現的機會窗口,完全有機會加快技術和產業追趕步伐。我國軟件產業也面臨核心技術受制于人、支撐服務能力不能滿足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需要、人力成本快速上漲、軟件和服務價值普遍被低估、市場秩序亟待規范、行業管理不能滿足產業快速發展需求等嚴峻挑戰。信息安全挑戰也日益嚴峻,亟待加強滿足信息化高端需求的國產關鍵軟硬件支撐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軟件產業仍是幼稚產業。綜上我國軟件產業正處于變大變強的關鍵戰略時期,需要全行業企業的繼續開拓奮進,也需要產業政策的繼續積極鼓勵支持和政府行業主管部門的積極引導推進,并加強和完善行業管理。
建議如下:
1.繼續按照“市場機制、企業主體 + 政策支持、政府引導 + 行業組織產業服務”的模式,發揮企業作為創新和產業發展主體、政府作為產業引導支持和行業管理主體、行業組織作為產業服務主體三個方面的積極作用。企業要加大研發投入,加強產品技術和商業模式創新能力建設,抓住產業革新浪潮戰略機遇,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平臺和產品,同時推進業務模式的轉型,加強國內和國際兩個市場的開拓,進一步提高經營管理和效益水平。企業重大研發在以企業為主的同時,政府基金在投入上繼續予以支持和引導。
2.繼續保持并落實執行好鼓勵產業發展的稅收等產業政策,進一步推進我國軟件產業做大做強。加快出臺落實國發[2011]4號文件中尚需出臺的其它實施辦法(包括營業稅等方面)的制定與發布施行。明確銷售軟件與提供咨詢實施為兼營,可分別繳納增值稅、營業稅。明確軟件增值稅即征即退退回企業的最晚時間,建議最遲時間為繳納月份的次月。重點軟件企業名單最好能在每年預繳第四季度企業所得稅前公布。明確代扣代繳個人所得稅手續費免繳營業稅。
3.我國軟件產業仍然處于戰略發展的關鍵時期,需要繼續保持和發揮好工信部及各級地方產業主管部門在產業發展中的引導推進和行業管理的積極作用。在產業主管部門保持軟件專業部門,綜合運用各種政策制度、政府管理和市場手段,營造良好產業發展環境,促進幼稚產業的變大變強。
4.加強行業組織的產業服務功能與作用。近期特別要參考建筑行業的做法,在產業和政府采購等主管部門的支持下,制定和推進實施《軟件服務項目工程與價格標準》,促進軟件服務規范化建設和價值回歸,保障產業可持續發展。
- 1
- 2
- 上一頁
-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