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手機單向收費的話題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中國電信22日宣布,將對其部分用戶提供單向收費服務。業內普遍關注的是,這究竟是國內手機市場全面走向單向收費的前兆,抑或只是激烈市場競爭下運營商實施的營銷手段?
中國電信新舉措引發關注
中國電信22日宣布,自10月1日起,新加入“我的e家”“商務領航”和天翼商旅套餐的客戶,在全國31個省區市范圍內接聽免費。
國內多家媒體的報道稱:“這意味著,在2G時代老百姓盼望已久的手機通話單向收費政策,在3G時代由中國電信率先實現。”
根據中國電信公布的方案,從10月1日起,普通天翼手機用戶只要任選一款天翼商旅套餐,即可在全國范圍31個省區市享受接聽免費的政策。加入“我的e家”“商務領航”品牌套餐則可直接享受這項優惠。而且,加入以上三類品牌套餐的客戶還能同時享受套餐內的其他優惠。
這一消息再次激起業內外對單向收費話題的關注。近年來,在市場競爭壓力下,運營商確實在不斷下調移動收費,而呼聲最高的單向收費,實際上已通過各種套餐、優惠等措施變相地在實施。但現在的問題是,迄今為止,消費者盼望的真正的單向收費始終沒有出現,與廣大消費者旗幟鮮明的態度相比,在手機單向收費上,各運營廠商始終羞羞答答。那么,這次中國電信即將實施的收費新政策,能否推動廣大用戶盼望的簡單明了的真正的單向收費時代的到來?
并非真正單向收費
“這只是運營商深度價格戰的一個策略,而不是什么全面單向收費時代來臨的信號。”電信專家、全球知名咨詢公司Frost & Sullivan首席顧問王煜全明確表示。“這次中國電信的單向收費,與此前許多運營商在各地推出的套餐中的單向收費價格已相差不大,不具有實質上的推動單向收費的意義。”
計世資訊副總經理郭海濤也贊同這種觀點。“單向收費其實不是這件事的焦點,國內很多套餐已相當于單向收費了。它的推出實際上是電信競爭的策略之一。從趨勢上看,手機資費價格下降是必然趨勢,而企業間出于競爭需要,為用戶提供更多更豐富的捆綁、套餐產品是必然的。
此次中國電信的所謂單向收費,也在網上引起了普遍關注。“不要附加任何條件,才是真正的單向收費。”一位網友對中國電信此次的行動表達了某種否定。同時,許多網友也對取消漫游費表達了廣泛的關注。
“在中國,實行全面的單向收費幾乎不可能。”王煜全說。他認為,當前中國不能實施真正意義上的單向收費的原因有二:一是網間結算不清晰,二是涉及老百姓對話費高低的衡量問題。在網間結算方面,由于不同運營商價格上的差異,導致目前單向收費只能以套餐的方式來實現。如果要實行全部單向收費,必須實行網間結算清晰,但這點很難做到。尤其是,目前新增大量低端用戶,這些用戶如果大量地只接入不打出,運營商就有可能由于要大量補貼低端用戶而虧本,從而無法實現真正的單向收費。
另一個原因在于普通消費者的選擇傾向。對運營商來說,其實單向收費也可以,那就是打出貴一些(涉及與其他運營商結算),接入免費,只要整體上盈利即可。但對許多消費者來說,最終考慮的本質并非是單向還是雙向收費,而是話費貴還是便宜。如果單向收費的最終結果是話費沒有降低,消費者也是不愿意的。正因如此,在國內實施真正的單向收費難度很大。實際上,在國外,也是大量使用套餐或捆綁來實現話費降低的。
深度市場競爭的推力
中國快速發展的經濟為移動通信提供了巨大發展動力,在短短10余年里,中國就一躍成為世界第一手機用戶大國。與此同時,消費者與運營商之間的博弈,運營商與運營商之間的競爭,推動國內移動通信市場不斷發展。
“這次中國電信推出的服務,本質上是應對包括3G市場在內的多層面市場競爭的需要。”郭海濤說。他表示,“我的e家”“商務領航”和天翼商旅家用分別覆蓋家庭、企業用戶和3G三大領域,覆蓋其客戶比例達到50%,顯示中國電信在吸引用戶方面較大的決心。與中國移動相比,中國電信由于成本等問題,在利潤率方面有明顯差距,所以其在新的3G市場以及現有市場上面臨巨大壓力,必須要有吸引消費者的有力動作。
相關數據顯示,截至今年8月份,中國移動累計用戶總數首次突破5億戶;中國聯通同期累計移動電話1.41億戶。截至8月底,中國電信累計CDMA用戶總數升至4381萬戶。但與此同時,中國電信本地固定電話用戶8月份凈流失152萬戶,用戶總數降至1.96億戶。
“這次中國電信推出的新的服務產品,其他運營商肯定會跟進。只要一家做了,就會對其他廠商產生推動。但是,其他廠商不會高調宣傳,因為這無異于替先行一步的中國電信做宣傳。因此其他廠商更多可能是采取偷偷跟進的做法。”王煜全說。
電信非單向收費 全面單向收費幾乎不可能
2009-09-24 08:20 杭州網—杭州日報 zhouc
標 簽:手機單向收費
下一篇:數億2G用戶手機單向收費沒戲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0人評論,點擊查看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小米估值遭質疑 雷軍放言要進財富500強
- 2百度訴360搜索抄襲百度站長平臺 索賠50萬元
- 3iPhone5丟失異地現身 蘋果售后疑成"銷贓
- 4垂直B2C艱難:動蕩不斷 依托京東天貓受擠壓
- 5財經觀察:電商為何主動要求被征稅?
- 6樂視網稱夏普“自作多情” 信披遭質疑
- 7福布斯:不思進取將讓蘋果重溫當年PC市場悲劇
- 8電商立法列入日程:工商總局召集12企業摸底
- 9工商總局:《電子商務法》已列入立法日程
- 10奧巴馬機密手機曝光 造價1800萬美元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