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蕭諤)北京時間3月12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TheVerge網站負責報道媒體、企業和科技的高級記者蒂姆·卡莫迪(Tim Carmody)撰寫了有關音樂行業發展的文章。文章認為數字音樂行業受制于內容成本發展緩慢,要真正成為一項業務需要新模式。
以下是報道全文:
史蒂夫·喬布斯(Steve Jobs)在2007年4月曾說過:“目前來看訂閱模式是失敗的。人們希望擁有自己的音樂。”當時蘋果獨特創造:不從音樂賺錢的方式解決了在數字音樂世界賺錢的問題。通過iTunes和iPod,蘋果或多或少以成本價出售音樂,推廣這種理念和音樂生活方式,以銷售高利潤的硬件和吸引客戶進入其生態系統。
喬布斯表示:“事情雖然不是絕對的,但客戶似乎不感興趣。”喬布斯的回答暗示,如果人們想租賃或播放音樂,蘋果將會幫助他們,只要這種體驗可以繼續銷售蘋果的硬件。有了iPhone和應用程序店(App Store)后,蘋果最終會這么做。
當然,與其他人一樣,喬布斯也很強硬。他知道,很多音樂公司擔心蘋果對音樂產業的影響,并對蘋果放棄數字版權管理(DRM)存在不確定性,因此與創業者合作推出流媒體音樂服務,這最終導致了Spotify的出現。蘋果需要與唱片公司重新商談協議,喬布斯希望他們和其他人相信,蘋果對消費者行為有獨到見解。盡管作出這種姿態,但音樂行業是不存在純潔性的。有的是而且一直都是,只有實用主義。
今天的流媒體音樂
六年后,音樂行業和科技行業都轉向數字流媒體。去年與音樂有關的新創公司獲得了6.193億美元新投資。Spotify有超過500萬付費用戶,證明客戶在音樂不貴而且隨處可聽時,愿意為獲得豐富的音樂庫而支付包月費,而不是去使用盜版。(今年晚些時候,Spotify將在其所有市場向移動設備提供廣告支持的免費音樂。)
用戶制作嵌入式音頻領先者Soundcloud,為高端用戶、音樂公司和品牌簡化了付費、專業和高級合作伙伴關系層。谷歌(微博)想在今年下半年開始發布音樂訂閱服務,以利用其Android和YouTube的地位。硬件公司Beats Electronics以剛收購的Mog為基礎,開發自己的流媒體服務Daisy。甚至蘋果最終原則上也承認了流媒體,與音樂版權所有者商談版稅價格,為iTunes店增加新的服務。
但即使在流媒體看起來不可避免時,其前景在很多方面依然形勢嚴峻——這一切都可歸結到錢。據報道,蘋果和唱片公司在收入分成上分歧很大。Spotify希望唱片公司降低價格,因為其在努力實現盈利。潘多拉(Pandora)首席執行官在公司出現創紀錄虧損,以及他未能讓國會通過立法降低法定版稅后,突然宣布辭職。
廣告支持訂閱服務的增長本身還不足以改變該業務的基礎。每個人都希望流媒體音樂廉價或免費提供給聽眾,提供每首錄制了的歌曲,在任何設備上銷售,讓行業持續盈利,并為新老藝術家制作新音樂提供強大支持。基本上每個人都愿意付費,每個人都愿意妥協,但沒有人愿意過于妥協。
內容成本一直是很難克服的障礙
這不是新出現的。過去十年里,音樂領域一直充滿著失敗的數字音樂服務。這些廉價出售、拆解或直接關閉的公司有,SpiralFrog、Imeem、Urge(維亞康姆和微軟合資)、雅虎音樂、MP3tunes.com、Comes with Music(諾基亞)和Mog等。音樂行業的批評人生稱,這些服務都是因沉重的版稅而失敗。
風險資本家和eMusic前首席執行官大衛·派克曼(David Pakman)表示,潘多拉也遇到同樣的問題。派克曼稱:“潘多拉和這些公司都是高內容成本的受害者。內容成本很高就很難打造業務。對互聯網電臺服務來說,內容成本一直很高。但對傳統廣播公司和衛星廣播公司卻不是真的。”
潘多拉的收入超過60%用于支付內容成本:單是上季度就達7670萬美元。Spotify支付賴更多,約70%。派克曼稱:“音樂公司一點都不同情。他們反而覺得應該得到更多。”派克曼認為,在線音樂銷售將由一小部分企業巨頭控制,他們將歌曲視為賠本商品,如同沃爾瑪在銷售CD上曾使用的方法。他表示,如蘋果、谷歌、微軟、亞馬遜等公司,出售音樂主要是吸引消費者去使用他們的移動產品、訪問他們的在線店和購買他們的硬件產品。
派克曼稱:“他們不介意是否賺錢,因為他們在音樂意外的其他方面賺錢。”但音樂行業的高管們嚴重不同意這種看法。一位唱片公司的高管指出,如果訂閱音樂是非常糟糕的無法做的業務,那為什么有那么多公司進來?如潘多拉和Spotify等公司選擇優化自己以圖發展,而不是為了追求利潤,因此他們不賺錢并不奇怪。2家公司可以做更多來獲得收入,無論是通過訂閱費用或廣告。但他們并沒有那樣做。
BTIG分析師里奇·格林菲爾德(Rich Greenfield)表示:“在現在的數字音樂市場架構中,任何人都難以真正賺錢。盡管過去的一個季度收入增長,但潘多拉還是不賺錢。我認為他們必須想出更好的經濟模式。他們面臨的一個挑戰是,他們決定不像傳統電臺一樣全廣告運營。”
潘多拉聯合創始人蒂姆·韋斯特格倫(Tim Westergren)對國會稱,公司的訂閱收入微乎其微。就在上周潘多拉開始要求重度用戶付費,限制其移動服務每月免費使用時間為40小時。部分由于從不要求在移動設備上付費訪問訂閱服務,潘多拉沒能以Spotify的速度將免費用戶轉變為付費用戶,據說Spotify付費用戶比例高達20%。
美國唱片工業協會執行副總裁史蒂夫·馬克斯(Steve Marks)表示,歷史證明獨立的音樂服務可以與更大的科技公司競爭。他指出,在潘多拉出現之前,網絡電臺市場是由雅虎和AOL的網絡廣播服務支配。現在這些公司都退出來該業務,潘多拉稱雄市場。
馬克斯稱:“潘多拉是家年輕的公司,實行的是盡可能吸引更多聽眾而不是積極賺錢的戰略。他們一個小時打1、2次廣告。他們增長聽眾數量然后去走IPO路線,對他們來說這是非常成功的。但他們沒想出售大量廣告或搞付費訂閱。現在,他們不得不退一步,做更大的打算,并更多考慮更好的回報。”
新的數字音樂大亨
在科技巨頭進來并橫掃一切時,流媒體音樂狀況現在看起來怎樣?一方面,這使我們面臨6年前蘋果面臨的情況:音樂裝在封閉的生態系統中,只有單一的市場領導者,只有少數的潛在競爭對手。另一方面,從專用的MP3播放器向廣泛的有應用能力的移動設備轉變的行動,已改變了這種狀況。在21世紀首個10年的中期,似乎唯一有能力挑戰蘋果的公司是摩托羅拉這樣的手機制造商。
但這不再存在。事實上,除了蘋果和少數其他公司,硬件制造商不再有高利潤率。相反,銷售數字音樂被利潤率更高或更有戰略性的業務所抵消的方式各種各樣。蘋果轉向硬件,谷歌銷售廣告,索尼銷售音樂和電子產品,亞馬遜銷售一切;微軟樣樣品嘗了。無線運營商可作為整體服務的部分,建立流媒體音樂訪問,通過每月收取費用將成本攤薄到巨大的用戶群,并對用于播放音樂的無線數據流量收費。甚至像Facebook這樣的公司都插手了,與Spotify等公司商談或準備商談協議。
音樂界的持久戰
然而,這些接受流媒體音樂的大科技公司最終似乎很少將其作為確定的戰略來做,因為他們認為流媒體音樂只是幫助他們銷售其他設備或服務。相反,他們主要擔心,如果他們不提供流媒體音樂服務,他們會被視為在某個方面有不足。本地流媒體音樂不會像iTunes店幫助銷售iPod一樣銷售iPhone——但任何有關蘋果落后于時代的看法,都最終會影響其在每個類別而不僅僅是音樂的地位。
不過,這是一個行業不牢靠的基礎。永遠將流媒體音樂作為賠錢賺吆喝商品銷售?如果流媒體訂閱缺乏盈利前景,這也是危險的部分。不致力于音樂發展的公司是不可能永遠賠錢支持這個行業的。
音樂的貶值也讓大衛·派克曼等人擔憂。他表示:“如果出售音樂的人不在乎賺錢,對音樂的價值是好是壞?你們真正想要的是,一個有大量財務狀況良好的、銷售你們產品的公司的生態系統。”
蘋果iPod成功部分是由于我們對音樂的喜愛。我們如此喜歡音樂,以至于我們想盡可能多地隨身攜帶音樂。這種強烈愛好不是聽音樂的唯一方式,或者甚至不是唯一可信的方式:我們一直喜歡休閑和追風。這就是流行文化本身發展的方式,但并非是行業建立和持續發展的方式。開始偉大的嘗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