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Google Reader之死看互聯網免費時代的終結(騰訊科技配圖)
騰訊科技訊(湯姆)北京時間3月16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道,盛頓郵報集團旗下的新聞評論網站Slate長期撰稿人福哈德-曼基奧(Farhad Manjoo)日前發表評論文章總結了“Google Reader之死”為如今的互聯網時代所帶來的啟示。曼基奧認為,我們在今后選擇常用軟件的同時,不應當僅僅關注軟件的功能設計,更要重視其背后是否擁有成熟的商業盈利模式。因為,在線免費應用雖好,但沒有什么東西會永遠免費。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我很早就說過,我不喜歡RSS閱讀器。因為當你使用RSS閱讀器訂閱自己喜愛的網站,并將其中的文章整合到一個單調、以文本為主的界面后根本沒有任何美感可言,甚至可以說是硬生生的將閱讀新聞的樂趣變成了一項任務。從我的個人經歷來看,在使用RSS閱讀器后,我的RSS郵箱總是充斥著各種我沒來得及打開閱讀的新聞,而打開這一郵箱甚至同我打開自己的工作郵箱一樣變得充滿壓力。因此,當谷歌(微博)本周宣布將在今年7月1日關閉RSS訂閱服務Google Reader后,我并沒有感到焦慮不安,甚至還在自己的Twitter中發表了一些“慶祝性”的言論。
當然,這只是我的個人意見。但對于絕大多數Google Reader用戶來說,他們不僅僅喜歡這一服務,更十分依賴于它,Google Reader甚至成為了部分人們工作和生活的重心所在。現在,Google Reader即將走向生命的終點,而這部分用戶也完全迷失了自己。當然,他們完全可以將自己關注的新聞源訂閱至其他RSS訂閱器,但即便如此,他們仍然需要擔心自己選擇的下一個RSS訂閱器是否也會遭遇同Google Reader一樣的命運。
谷歌表示,公司關閉Google Reader主要是由于該服務的使用率正在下降。但需要指出的是,Google Reader已經是目前最受歡迎的RSS閱讀器,如果連Google Reader都已經不再受歡迎的話,其他RSS閱讀器又能夠存活多久呢?
云應用之殤
對此,我和許多RSS閱讀器愛好者一樣感同身受。因為包括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在內的日常設備一直在鼓勵我們嘗試新應用、新服務,但當我們開始對某一服務傾注了大量精力的時候,我們卻不得不面對其有可能停止服務的風險。回想谷歌剛剛發布Google Reader的2005年,當時的谷歌公司對這一服務進行了大肆宣揚,就好像這一服務會永遠存在一樣(或許當時他們的確是這么認為的)。當時的你相信了谷歌的宣傳標語,但現在卻已經被無情的出賣了。
應該說,Google Reader的沒落凸顯了基于云計算應用軟件的消極面,那就是有些你十分依賴的軟件會在某天突然離你而去。雖說此前傳統的桌面應用也不可避免的可能遭遇相同的命運,但這些軟件卻有能力繼續“死而不僵”,因為即便到今天,用戶也完全可以繼續使用諸如WordPerfect或者Lotus 1-2-3這些古老軟件。但這一道理卻不適用于云軟件,一旦軟件發行公司宣布將終止云軟件的運營,它們就走到了生命的終點。部分人性化一點的公司可能會在應用結束服務前允許用戶導出自己的數據,但這些軟件生命終止的過程卻是不可逆轉的。
從這一層面來看,Google Reader的關閉或許為我們敲響了警鐘,它幫助我們學會在使用一款全新應用之前應該從長計議的道理。即便有一款創意十足、價格便宜,甚至是完全免費的應用出現在你面前也依然如此。事實上,在遇到這些軟件的時候你應該更加警惕,因為軟件開發是一項成本巨大的工程,而出色的軟件工程師和優秀的設計人才通常只會選擇加盟那些有著強大盈利能力的公司。因此,在你日后選擇應用的時候,程序設計不是你需要考慮的唯一因素,你還需要考慮到其是否擁有成熟的商業盈利模式。
比如,在你為自己的項目選擇一個項目管理工具的時候,你應該更傾向于選擇那些傳統公司所開發的收費應用。雖然付費模式同樣無法保證應用的長期存活率,但這至少說明該應用對于其開發公司也有著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在另一方面,那些免費、且沒有明確自己盈利模式的應用則極有可能在一夜之間宣布令你震驚的消息。這樣的例子不勝枚舉,其中包括TweetDeck、Tr.im、Memolane、Posterous和許多雅虎旗下應用。
谷歌的黑白名單
不過,谷歌似乎是一個比較特殊的例子。該公司的大多數應用都是免費提供,谷歌對這些產品的盈利模式從來閉口不談,并尤為熱衷于開發大量實驗性的新產品。不過,在谷歌發現某一產品不符合自己的目標定位后,他們也會毫不留情將其砍掉。
目前,用戶仍然可以放心的使用大部分免費谷歌產品,而無需擔心某一服務可能會被突然關閉。其中,搜索是谷歌最主要的業務,同時也是最大的收入來源;Chrome系統可以幫助谷歌吸引用戶使用公司其他服務;Gmail郵箱對于谷歌有著巨大價值,因為該服務可以不斷鼓勵用戶登錄自己的谷歌賬戶;谷歌文檔無法為公司創造大量利潤,但這一服務對于Chromebook項目來說十分重要;被新聞聚合網站BuzzFeed成為“鬼城”的谷歌社交網絡Google+雖然用戶數寥寥無幾,但從谷歌始終在將其整合至其他服務的架勢來看,這一服務的前景仍然十分安全。
除了以上這些服務外,我對于谷歌旗下其他產品的未來則沒有那么確定了,首當其中的便是Google Voice。用戶可以利用Google Voice創造一個獨立的電話號碼,并通過該號碼來管理你所有的手機號碼、電話號碼、語音郵件、短信等等。我自己便是這一服務的忠實用戶,并將其用作我的主要聯系號碼,所以如果這一服務在未來哪天突然關閉的話,我就需要向我所有的朋友、同事發送短信,告訴他們我的新聯系方式。對于Google Voice未來的不確定主要是因為我不知道這一服務的盈利模式(這一服務從沒有收過我一分錢),而谷歌也已經很長時間沒有對其作出過任何重要更新了。
一名Google Voice的忠實用戶曾提醒我稱,谷歌在去年已經將Google Voice的鏈接從較為明顯的下拉導航菜單中移到了一個不太起眼的深層菜單選項,這是否是谷歌即將拋棄Google Voice的信號?我不知道。但這肯定不是什么積極信號,或許現在我就應該開始尋找這一服務的替代品了,尤其是那些會收費的類似產品。
谷歌“學術搜索”(Google Scholar)也同樣在“危險名單”之列,“學術搜索”是一個可以免費搜索學術文章的網絡搜索引擎,能夠幫助用戶查找包括期刊論文、學位論文、書籍、預印本、文摘和技術報告在內的學術文獻,內容涵蓋自然科學、人文科學、社會科學等多種學科。雖然這一服務同谷歌致力于“分享全球知識”的愿景一致,但我在“學術搜索”中沒有看到任何廣告的出現,也想不出這一產品其他可能的盈利模式。因此,我對這一服務也并不放心。
還有谷歌推出的社交服務網絡Orkut,我認為這一產品能夠存活到現在本身就已經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Orkut用戶或許過聽說這一服務在巴西仍然很受歡迎的消息,但是事實,Facebook已經開始逐漸取代Orkut在巴西的地位。所以,Orkut用戶請趕緊收拾好自己的東西撤離這一平臺吧,該服務的末日恐怕即將到來。
啟示錄
平心而論,Google Reader的關停對于我們在使用其他公司的產品時產生了重要的啟示作用,這一事件提醒我們:如果我們經常使用的應用擁有付費選項,不要吝嗇自己的錢包!
就我個人來說,我就十分依賴于一款名為Workflowy的概要記錄應用,因此我毫不猶豫的為其支付每月5美元的費用。如果連我這樣的Workflowy重度使用者都不愿意為其付費的話,其他用戶又怎么可能效仿呢?
除了Workflowy以外,我還付費購買了云財務軟件Freshbooks,并為我的谷歌郵箱購買了額外的存儲空間。事實上,如果我是一個Evernote忠實用戶的話,我也同樣愿意為此付費。
在此,我鼓勵大家同我一樣在能力范圍內付費使用應用。因為,在線免費應用雖好,但沒有什么東西會永遠免費。所以,如果你喜歡某一服務的話,不要吝嗇你的錢包。
【想看更多科技獨家爆料和深度報道嗎?關注騰訊科技微信官號吧!每日下午還有引人思考的內容,期待與您共鳴。(微信號:騰訊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