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購物中心(騰訊科技配圖)
騰訊科技訊(中濤)北京時間3月18日消息,國外媒體周日刊登長篇分析文章稱,對于各大傳統零售商而言,他們只有實施服務轉型,即由傳統購物中心轉變為全功能的服務社區中心,如此才能在互聯網時代大背景之下繼續生存下去。
以下為文章全文:
隨著越來越多的購物者已經轉向網上購物方式,歐洲各大傳統零售商正試圖增加各類新服務以挽留老顧客。而這些新增加的服務,就像醫療機構和政府部門一樣,無法在網上加以復制。
在近日于法國戛那舉行的2013年度MIPIM貿易大會上,業界專家們表示,傳統零售商應該變得更像全功能的服務社區中心,如此才能在互聯網時代的大背景下生存下去,而避免走上諸如HMV及Blockbuster等零售商業務衰落的道路。在零售業正進行大變革的同時,業界人士指出,由于大量商品是通過郵寄方式發送,因此倉儲產業將顯示出其巨大優勢。
知名國際設計公司Aedas首席執行官戴維·羅伯茨(David Roberts)對此表示:“獨立性購物中心的好日子已經屈指可數。今后20年內,你會發現那些銷售書籍和DVD光盤的商店,將被那些能夠提供更多服務的場所所取代,這些場所能夠提供藝術畫廓、教育培訓中心、醫療保健服務等功能,這就給了人們去逛購物中心的新理由。”
知名房地產投資管理公司CBRE Global Investors(以下簡稱“CBRE”)歐洲分公司購物中心基金經理弗洛倫西奧·貝卡爾(Florencio Beccar)表示,最近CBRE在德國收購了一家購物中心,在這筆所收購資產中,就包括了一家大型醫療中心。貝卡爾說:“我曾注意到,一家巴西購物中心里邊就有一家診所。顧客在看病同時也可以購物。當前歐洲人口老齡化現象正日益加劇,因此這種現象在歐洲也會越來越普遍。”
CBRE在歐洲管理著約140億歐元的房地產資金,房客達5000家。貝卡爾稱,在瑞典南部地區,CBRE還擁有一家購物中心,該中心配備了一家圖書家和一個地區行政管理辦公室。貝卡爾說:“越來越多的城市中心開發商,已經就組建類似多功能購物中心事宜同當地住戶及其他大型零售商展開了初期會談。”
諸如Land Securities、Intu、Westfield及Klepierre等購物中心所有人,已開始在自家購物中心增加飯店和影院等附加設施,以吸引顧客在購物中心停留更長時間;同時給予那些頻繁光顧的顧客更多折扣優惠,并利用手機來追蹤這些顧客的購物活動。
社區中心和冒險公園
但一些業界專家稱,傳統購物中心僅僅采取上述措施還遠遠不夠。法國保險商AXA房地產部門此前預計,2012年到2016年之間,在英國、法國和德國的零售業務中,95%將通過網絡購物方式進行,其銷售額將達915億歐元。AXA房地產部門目前管理的房地產資金達430億歐元。
Aedas的羅伯茨表示,在歐洲購物中心實施內部變革的同時,這些傳統零售商還需從迪拜、中國等市場借鑒先進經驗。在這些國家中,購物中心其實發揮著多種作用,人們可在這里居住,甚至包含了可供人們休閑之用的開放空間。羅伯茨說:“網絡購物的便利性,打破了傳統購物中心的原有格局,購物中心尚需彌補當前存在的一些服務差距。”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資產管理部門執行主管喬·瓦倫特(Joe Valente)表示:“對于大量購物中心所有人而言,他們還缺乏完整的行業預見性。”摩根大通資產管理部門在歐洲市場管理著70億美元的房地產資金。瓦倫特說:“與其他產業領域從業者所不同的是,這些購物中心所有人還沒有意識到應該建立自家品牌。為何不組建一家諸如‘bluewater.com’的網站?”
瓦倫特接著表示:“這些傳統購物中心所有人擔心,他們的銷售額將被網絡購物吞噬。但今后10到15年之內,這些購物中心沒有別的選擇,而只能被吞噬。”換句話說,無論購物中心今后采取何種措施,他們都將被迫開展網絡購物業務。
瓦倫特在談及倫敦一處市中心時表示:“在一家購物中心網站上,顧客可預訂停車場、餐桌或停車服務。在這種情況下,人們為何還要親身前往倫敦考文特花園(Covent Garden)市場?因為在那兒,沒有消費者找不到的東西。但我想說的是,該市場本身就是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品牌。”
國際知名房地產咨詢公司Jones Lang LaSalle歐洲、中東和非洲區CEO克里斯蒂安·烏爾布里奇(Christian Ulbrich)說:“百貨商店的規模將越來越大,并變得越來越像是冒險公園,從而能夠激發顧客的所有熱情。舉例來說,德國零售商Globetrotter在其法蘭克福商場就提供了攀巖和自行車車道等場所。在這些場地中,顧客可試用該商場正銷售的體育產品。”
倉儲受益
在各大零售商仍苦苦尋求新型商業模式的同時,絕大多數業界專家同意這樣的看法:在零售業商業模式轉型過程中,倉儲資產所有者將成為受益者。國際知名倉儲物流管理商普洛斯(Prologis)去年在一份報告中指出,平均起來看,過去5年中英國、德國和法國網絡銷售額每增加10億歐元,倉儲面積就會相應增加7.2萬平方米。
房地產咨詢商Savills資本市場全球主管西蒙·霍普(Simon Hope)表示:“倉儲已經成為一種新型零售方式。”他認為,消費者消費習慣的改變,將影響到投資者對房地產的投資方式。霍普說:“目前有這樣一種趨勢,即資金已經由表現最好的地區購物中心流向倉儲產業,如此才能實現相應投資的收益最大化。”
霍普表示,不但挪威、中國的房地產投資基金已經在這樣做,美國紐約下曼哈頓(lower Manhattan)地區的最大實物資產管理商Brookfield也在做著同樣的事情。這就表明,大量房地產投資商都非常看好倉儲產業的發展前景。頂級購物中心的投資收益或達4%或5%,而倉儲產業的相應收益則可達6%或7%。
Jones Lang LaSalle的烏爾布里奇則表示,作為傳統零售商重新考慮其運營模式的組成部分,一些零售商可能會采取“抱團”方式,即共同在接近城市中心的地方開通規模較小的倉儲地點,從而使顧客下單后,當天就能使貨物送達消費者手中。目前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希望享受到當天送達服務。
烏爾布里奇說:“目前所有傳統零售商所面臨的問題是:購物愿望本身,已不再是消費者前往購物中心的充分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