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明軒)北京時間4月28日消息,國外媒體日前發表分析文章稱,追隨蘋果就有點像是注視葛飾北齋(Katsushiko Hokusai)繪畫中的大波浪一般。iPod系列產品、iPhone和后來的iPad先后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雖然似乎這些產品之間的間隔距離正在不斷被縮短,但是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本周三在蘋果分析師電話會議中的評論,再一次表明蘋果不會加快新產品的推出速度。
依據市場份額和利潤率,iPod和iPhone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蘋果的下一個動作可能將屬于iPad,而不是可佩帶腕表iWatch或電視機產品iTV。美國網絡雜志Slate日前發表署名法哈德·曼約奧(Farhad Manjoo)的文章《蘋果的下一個大事件》。在該文章中,筆者認為因為發展中國家消費者從“廉價功能手機轉向廉價智能手機”,高端智能手機市場已經飽和,增長速度將降至很低的水平。iPhone的市場份額正在不斷減少,將最終被迫犧牲其史無前例的利潤率。另一方面,iPad在上一季度銷量同比增長65%。雖然iPad的出貨量為1900萬部,不敵iPhone的3700萬部,但是前者的增長率遠遠超過后者的7%。
曼約奧指出,“如果這種趨勢得以延續,到2015年iPad將會取代iPhone,成為蘋果最暢銷的產品,甚至有可能提前。另外,我們對蘋果的認識也將改變。它將成為同時涉足手機和 Mac的全球第一大平板電腦廠商。”這一波浪潮崛起的原因不僅僅是因為自身的硬件,而是因為專門為iPad平臺開發的35萬款應用。盡管iPad預計將只占據全球平板電腦市場46%的份額,但這款產品目前占據了平板電腦網絡流量82%的份額。這兩個數據為何相互矛盾?這證明與Android競爭對手相比,iPad的使用性更強,擁有更多專屬、高質量的應用。
與智能手機大戰中蘋果的先動優勢已經喪盡不同,iPad遵循了與iPod完全相同的戰略路線。蘋果通過一款開天辟地的產品開創了這項業務,然后逐步擴大產品線,覆蓋各種價位和使用方式:第一代iPod后則推出了iPod mini、iPod Nano、iPod Shuffle以及iPod Touch。蘋果并沒有從這些廉價機型中賺到太多錢,但他們卻愿意犧牲利潤,因為他們真正看重的是另外一項因素:用戶忠誠度。即便是iPad Mini不會給蘋果業績做出多少貢獻,iPad Mini用戶也會購買大量的應用。隨著時間的推移,當用戶選擇購買新平板電腦時,他們不大可能會去購買Android產品,而且還不得不購買新的應用。
從這個角度來看,蘋果將在平板電腦硬件的表現性能和專注于平板電腦的iOS功能上取得實質性的進步。蘋果還必須竭盡所能維護和改進針對應用開發者的生態體系。
無論是iWatch還是取得實質性改進的iPhone,它們都需要依賴電池續航時間取得實質性的創新。另一方面,iPad擁有足夠的空間裝配更大的電池,運行速度更快的處理器,或是更復雜的顯示屏。
iPad將會成為蘋果的下一個重大產品,因為它能夠延續蘋果過去取得成功的模式。對工廠進行翻修要比對企業文化進行改進容易的多。iPad將會讓蘋果再次成為蘋果,掀起另一波浪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