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訊科技訊(湯姆)北京時間8月5日消息,“風險投資”和“初創企業”對于許多人來說或許還是個頗為神秘的領域,而即便是對于業內人士來說,這兩者之間的關系恐怕也很難一言蔽之。對此,此前曾在谷歌(微博)、微軟和雅虎工任職的初創數據分析公司Infer聯合創始人兼 CEO 維克-辛格(Vik Singh) 日前就結合自己親身經歷為初創企業在VentureBeat上發表文章,就早期融資時需要注意的十個方面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三年前,我決定離開由微軟、谷歌和雅虎這些跨國巨頭所組成的科技世界,并開始了自己的初創企業家生涯。當時的我在創辦企業后不久便得到了業內知名風險投資公司的青睞,他們表示愿意幫助我將公司逐步打造成型,并愿意為我的公司進行風險投資。對此,我幾乎不假思索的便同意了他們的建議。然而,不久后我就意識到自己其實已經犯下了創業過程中的第一個重大錯誤,那就是允許風投企業過早介入。
應該說,當時的我其實是犯下了一個被業內稱為“信號傳遞效應”(signaling effect)錯誤,即如果一家風投機構對某一企業進行了種子輪融資,但在A輪投資中沒有參與,其他風險投資機構很也有可能會不投這家公司,因為參與種子輪投資的風投對于這家企業的評估能力一直是其他任何機構所難以企及的。因此,許多人都建議初創企業不要過早接受來自風投機構的融資。
在了解了這一情況后,我曾花費了數周的時間試圖補救這一問題,比如我幾乎閱讀了投資者建議網站VentureHacks上的所有內容,并向不少業內人士尋求建議。隨后,我有意在企業進行種子融資的時候接受了來自多家風投機構的投資,因為這樣就可以通過稀釋每一家風投企業投資金額的方式來避免一家獨大情況的發生。幸運的是,我現在回頭看看企業在A輪融資過后所進行的數輪融資時發現,恰恰是由于公司在早期階段便接受了來自多家風投機構的投資才幫助公司避免了有可能的失敗。
在此,我希望在這篇文章中同大家分享一些我對于“信號傳遞效應”的看法以及對于初創企業在進行早期融資時的建議。
1. “信號傳遞效應”是一件好事,因為風險投資機構會對你投入巨資,這也就使你無法輕言放棄。所以在決定進行創業時,你需要首先確定自己愿意為此投入5-10年的時間,并為自己(而不是投資人)設定一個更高的標準。如果你所青睞的數家風投機構沒有對你進行投資的話,你就需要慎重考慮一下自己的未來道路了:是就此打住還是繼續孤注一擲?
2. 在同風險投資機構進行融資談判的時候盡可能為自己爭取更加有利的條款。擁有充足資金的風險投資機構并不指望依靠一個種子投資為自己獲取巨大利潤,因此他們對于投資金額和具體的投資條款并不十分敏感。與此同時,一些個人投資者則通常不愿對A輪融資投入大筆資金。
3. 由于風險投資機構往往擁有充足的資金儲備,因此初創企業完全有可能通過“過橋融資”(bridge financings,即從原有投資者那里繼續獲得融資,而投資條款往往與上一輪融資一樣)的方法來獲得更多資金。對我個人來說,這是一個相當有效的方法,我們在一周的時間內僅僅通過幾封電子郵件就獲得了更多的融資金額。
4. 少即是好。我們都知道風險投資機構有能力對一家初創投入大量資金,但這就意味著初創企業將擁有更少的投資方,并使領投的風險投資機構在重大公司決策方面的話語權大幅提升。在另一方面,初創企業擁有人數眾多的獨立投資者也并非是一件好事,因為這有可能會使公司每一個基本決策的通過流程變得異常艱辛。
5. 志趣相投,如果你所青睞的風險投資機構對于你的初創企業及業務十分感興趣,并表示愿意進行投資的話,不要阻止他們,你需要做的只是進一步對雙方的關系進行優化。
6. 選擇企業合作伙伴在公司發展初期十分重要,因為一家擁有良好聲譽知名風險投資機構的介入會給外界一種穩定的感覺,并將在初創企業俘獲首批用戶和員工的過程中起到關鍵作用。
7. 風險投資機構有義務全心全意的為所投資企業的發展出謀獻策,因為這些企業的性質和所謂的天使投資人不盡相同。不過,后者倒是可以有選擇性的專注于一些自己所投資公司的日常運營事務。
8. 在創業早期拉近自己同風險投資機構的關系,這將有助于你進一步了解企業A輪投資方的實際情況。與此同時,風險投資機構則應該在有意領投A輪融資的時候向企業證明自己的價值。
9. “信號傳遞效應”不可避免。隨著風險投資機構的介入,初創企業將肯定能夠從這些風投機構處獲得支持。而在初創企業因此受益,并獲得了進一步發展后,這樣的情形則會激發其他風險投資機構對于初創企業的投資興趣。
10. 時刻謹記“用戶才是你唯一需要關注的指標”這一定律,因此你需要將大多數時間花費在滿足客戶需求方面,因為只有這樣他們才有可能將你推薦給其他新客戶。如果一家初創企業的早期客戶對于產品都不滿意的話,這家企業的失敗恐怕將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