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左至右,埃文·威廉姆斯、諾拉·格拉斯和比茲·斯通(騰訊科技配圖)
騰訊科技 Kathy 10月11日報道
你以為“宮斗戲”只會在《甄嬛傳》那樣的電視劇中上演嗎?當然不是。凡是有組織的地方就會有宮斗,連硅谷的高科技公司也概莫能外。
如果2010年的熱門電影《社交網絡》還不足以體現這一點,尼克•比爾頓(Nick Bilton)的新書《孵化Twitter:一個關于金錢、權力、友誼和背叛的真實故事》(Hatching Twitter: A True Story of Money, Power, Friendship, and Betrayal)可能會令你信服。
舉例來說,諾拉•格拉斯(Noah Glass)是Twitter創始人之一,但是你可能從來都沒有聽說過他,因為早在2006年他就被趕出了公司。其實Twitter這個名字還是格拉斯想出來的。那么Twitter上市后格拉斯分到多少錢呢?跟多西在Square的秘書一樣多,也就是說,少得可憐。
格拉斯的故事令人心碎,你可能已經從他身上看到了華妃的影子。那么在這部“Twitter甄嬛傳”中,贏家又會是誰呢?請慢慢往下讀。不過要記住,這些只是比爾頓書中的說法,真相到底如何,也許只有當事人自己才清楚。
被人遺忘的格拉斯:如甄嬛第一個對手華妃 無奈“枉死”
格拉斯最初創辦了一個名為Odeo的播客平臺,蘋果iTunes的推出令Odeo處境堪憂,于是格拉斯和同事杰克•多西(Jack Dorsey)一起,向埃文•威廉姆斯(Ev Williams)推銷Twitter的原始創意。威廉姆斯當時是Odeo的投資者,他接受了這個點子,決定試一試。然后,格拉斯就開始全心投入到Twitter的創建工作中。
格拉斯在2011年的一次采訪中說,Twitter是“不計報酬、心甘情愿的工作”的成果,創辦這個服務花費了“巨大的努力和精力”。
到Twitter初具規模的時候,威廉姆斯和格拉斯之間出現了權力爭斗。格拉斯對自己的想法有很強烈的保護欲,而且他還日益懷疑威廉姆斯想把自己趕出公司。與此同時,格拉斯經歷了一場離婚的折磨,個人生活上也不太如意。
格拉斯的情緒變得越來越焦躁了,這時他向自己的朋友、同為Twitter聯合創始人的杰克•多西吐露了心中的恐懼。但他不知道的是,想把他趕出公司的人其實是多西。多西曾經威脅說,如果格拉斯堅持己見,自己就會辭職。
果然,在2006年7月,格拉斯被Twitter掃地出門,多西成為了公司CEO。格拉斯最終只拿到了少量現金和股票。
格拉斯被驅逐之后不久,多西就開始在接受采訪的時候,把格拉斯的名字從Twitter的歷史中抹去。而且他也沒有把命名Twitter的功勞歸之于格拉斯。如今,很多人都覺得多西是Twitter的一面活招牌。在Twitter的故事中,格拉斯就是“硅谷權力斗爭和政治的犧牲品”的代名詞。
比爾頓的書中描述了格拉斯和威廉姆斯之間的一次偶遇,讀起來令人傷感:
就在Twitter上市消息公布的前幾天,格拉斯走在路上……碰到了他的老朋友埃文•威廉姆斯。最初一刻的震驚過后,兩個如今40歲出頭的男人親切地聊了起來。他們回顧了昔日比鄰而居,然后成為非常親密的朋友,之后又共同創業的往事。兩人禮貌地表示,以后他們應該聚一聚,喝杯咖啡。然后他們各自前行。
三心四意的多西:外人眼中的甄嬛 實則陰險如安陵容
作為Twitter和Square的創始人,杰克•多西受到了廣泛尊重。但他做的事情并不總是那么光明正大。
在比爾頓的書中,多西被描繪為一個三心四意、缺乏經驗的經理人,更加熱衷于學習時裝設計而不是經營Twitter。據說威廉姆斯曾經向多西發出“最后通牒”:你要么當制衣商,要么當Twitter的 CEO,不可能兩者兼得。
盡管多西對Twitter并非一心一意,但當威廉姆斯把他從公司CEO位置上趕下臺時,他還是感到很受傷。
受傷到差點兒沒投入Twitter最大競爭對手Facebook的懷抱。
馬克•扎克伯格(Mark Zuckerberg)曾經想收購Twitter;多西被Twitter解雇后,私下把這件事告訴了扎克伯格。很自然,扎克伯格就讓他去Facebook工作,但是職位沒有說定。多西擔心去了Facebook后職位不夠高,讓人感覺跌份兒。
比爾頓寫道:
在考慮扎克伯格的提議時,多西開始思考這件事的后果……事情的真相可能會敗露,更令他擔心的是,去Facebook可能會擔任一個無關緊要的虛職。那看上去會像什么?“我們保持聯系吧,看看是否有合適我的位置,”他告訴扎克伯格。“我得考慮一下。”
優柔寡斷的威廉姆斯:曾經大權在握如皇后
比爾頓的書非常明確地指出:Twitter早年在經營上簡直是一團糟。當然,在高科技創業公司中,這樣的情況也并不鮮見。
杰克•多西是Twitter的第一任CEO。有很多例子都可以說明他當CEO水平有限,比爾頓提到了一個細節:“多西用自己的筆記本電腦管理費用支出,有時連算術都做不對。”
威廉姆斯最終將多西趕出公司,自己接任CEO一職。之前威廉姆斯曾創辦過Blogger,并將其出售給了谷歌(微博),所以他還是有一些經營經驗的。
可惜的是,威廉姆斯當CEO水平也不怎么樣。
雖然在威廉姆斯主持大局期間,Twitter帳戶的數量和推文發送數量都在增加,但該公司在很多方面都表現得搖搖欲墜。一些員工覺得Twitter會像MySpace那樣垮臺。
威廉姆斯的問題是猶豫不決、動作緩慢。他努力想為CTO或COO這樣的關鍵位置聘請出色的管理人員。但當他終于請到人時,這個人往往是他的朋友,而不一定是最適合擔任那個職位的人選。
在這個問題上,威廉姆斯遭到了Twitter投資者的質疑。比爾頓寫道:
這位投資者希望讓比爾•坎貝爾(Bill Campbell)擔任Twitter的顧問。坎貝爾曾擔任過Intuit的CEO,哥倫比亞大學橄欖球隊的主教練,還曾經指導過喬布斯,谷歌的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和許多其他高管。他倆第一次見面時,坎貝爾相當言簡意賅。當威廉姆斯問,“作為CEO,我能做出的最嚴重的、有損公司的事情是什么?”坎貝爾回答,“聘用你的朋友!”
威廉姆斯最終被迫下臺,之前進入公司當COO的迪克•科斯特洛(Dick Costolo)接替他成為CEO。多西回到公司,成為Twitter“創意”形象的一塊招牌。威廉姆斯仍然是Twitter的最大股東之一。
在科斯特洛掌管Twitter期間,公司的情況似乎穩定了下來。之前以為Twitter步MySpace后塵的員工也放下心來。
本質而言,Twitter在成長期階段簡直是一團糟。但它的理念非常出色,所以盡管在早期階段存在這樣那樣的問題,作為一個有用的工具,Twitter還是存活了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