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日本高端電子品牌的隕落和移動互聯的興起,人們看到了另外一種趨勢:消費電子產品的“品牌”優勢正在逐漸遞減。當“低端”電視機和“大品牌”的電視機在體驗上的差別已經縮小,這個市場的風向是不是要變了?
美國網站Buzzfeed的科技作者赫爾曼認為,2014年,傳統的高端電子品牌將逐漸死亡,越來越多的電子電器,不論品牌大小,其實都已經滿足了消費者的需求。到了2014年,或將是大眾化的消費電子產品流行的一年。
在2011年的拉斯維加斯消費電子展上,參觀電視機的人們看到,15個電視屏幕排列在墻上,相同的尺寸,播放了同樣一個循環的視頻。它們的品牌是“海信”,一個來自中國的品牌,這不是高端品牌,但也不是廉價品牌,看上去比較低調。
赫爾曼表示,這些來自中國的電視機產品,沒有什么名氣,放在一個地方可能不會脫穎而出,但是放在任何地方,作為一臺電視機都已經足夠好了。
自從2011年以來,電視機無論是在技術上還是在商業上,已經進入平穩發展,許多消費者開始購買最新的電視機。赫爾曼稱,今年初,自己在一個郊區的沃爾瑪店購買了一臺中國產的電視。只需要430美元,就可以獲得一臺畫質優秀、設計靈巧、清晰明亮的46英寸液晶電視。雖然電視機的音箱不夠令人滿意,但是無傷大雅,因為還可以連接其他同樣便宜的外置音箱。
赫爾曼說,在過去幾個月時間里,這臺電視機表現良好,雖然談不上令人震驚,但是對于一個關注性價比的消費者來說,已經是足夠好了。如果花費高價格去購買一臺索尼、三星或是LG電視機,才感覺有些傻。
赫爾曼對于其他消費者的建議,不妨考慮并非大品牌的產品。如果是想構建一個家庭影院讓好友觀看,或是很在乎他人的評價,那么可以去購買三星。如果不是這樣,則沒有必要購買所謂大品牌,比如可以看看350美元以下的,40英寸以上的來自中國的平板電視。
“在亞馬遜上看看其他消費者的評論,想想購買電視機到底是為什么,除此之外的牌子等因素,可以遺忘掉。”
高清電視機已經變成了普通商品,到下一個圣誕購物旺季,對于入門級電視機來說,消費者已經沒有必要考慮品牌了。
實際上,電視機已經成為成為這樣一類電子產品中的一員——雖然產品上的商標依舊可見,但是已經變得毫無意義的。在許多的電子產品類別中,很難宣布誰家是第一名。在購買入門級的打印機、筆記本,投影儀、數碼相機時,品牌名字就是一個標簽,沒有更多的價值。
赫爾曼說,自己家里使用的路由器,是TP-Link品牌,價格不到20美元,但是在在筆記本或是平板上播放1080P高清視頻,毫無壓力,可以和六七種上網終端保持穩定連接。
這種電子產品的普通商品化,對于一些全球知名的品牌來說,將是極度破壞性的。還記得“索尼”這個品牌是啥意思嗎?“夏普”什么時候算是個高端品牌,還記得松下,或是其他PC品牌?
在制藥行業,失去保護的專利,會導致市面上出現許多昂貴藥物的“克隆產品”,它們在藥效和化學機能上是完全一樣的,只不過缺乏一個廣告營銷造就的“大品牌”。這種情況也會發生在消費電子行業。
赫爾曼表示,在2014年,自己購買的大部分電子產品,將會是并非大品牌的大眾化商品。
赫爾曼認為,2014年將是一個電子行業的分水嶺,隨著亞馬遜上的消費者正面評論越來越多,這些口碑評價對于消費者的影響力,將超過電子業的知名大品牌以及他們在廣告宣傳上投入的數以百萬計美元的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