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諾基亞專利“大棒”下,HTC已經低頭,并承諾向諾基亞支付現金以獲得專利授權。不過對于國內其他品牌手機廠商來說,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多家手機廠商大佬與筆者近期的聊天中,已透露出對諾基亞未來轉型“專利公司”的憂慮。在諾基亞、微軟、愛立信、高通等公司的專利“大棒”下,國產手機每出口一臺智能手機,就面臨繳納超過10%的專利授權費用,遠高于企業自身利潤。
國產手機廠商加速出海
2014年被視為國產手機廠商集體“出海”的關鍵一年,與十年前那輪以GSM功能機為主的“山寨出海”、主打印度非洲等新興市場不同。在智能手機市場迅速崛起的“中華酷聯”紛紛投入重金、以自主品牌向歐美國際一線市場規模進軍。
一位手機廠商老總對筆者表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智能手機廠商數量最多、競爭最激烈、同時也是利潤最低的主要區域市場。而根據IDC數據,華為、聯想、中興、酷派、TCL等越來越多的中國廠商都進入全球出貨排名前10位。在國內市場逐漸飽和、盈利壓力和向高端品牌目標促使下,國產品牌廠商2014年都加大了海外布局。聯想甚至出資29億美元收購摩托羅拉移動正式開拓海外市場。
諾基亞開征手機專利費:大棒隨時落下
不過,該人士也表示,過去華為、中興手機拓展歐美發達市場,每3G/4GAndroid手機要分別向微軟、高通的等繳納專利費用。但在微軟收購諾基亞、全球手機行業進入4G格局后,這一狀況正在加劇。
微軟收購諾基亞案中,并不包括收購諾基亞的專利。而保留了專利的諾基亞也不再進行手機生產制造,之前業內專利交叉授權的慣例今后對諾基亞并不適用,因此諾基亞正謀求其專利利益最大化。諾基亞發言人馬克·杜蘭特之前就曾表示:“當手機業務剝離后,我們將會嘗試進行技術對外許可。”
目前,諾基亞在美國擁有1.6萬個通訊專利權,并在美國亦有約4500個待審通訊專利;在歐洲確定與待審專利合計更高達2萬個。更重要的是,諾基亞持有4GLTE專利比重達19%,遠超排名第二的高通12.5%。也就是說,任何手機廠商制造4G手機都已繞不開諾基亞。
同時,微軟也圍繞手機軟件與硬件在全球持有超過34000項專利,谷歌Android系統本身開源免費,但大型Android手機廠商還必須向微軟而不是谷歌繳納專利授權費用。隨著微軟對諾基亞的收購,業界預期其很快就會啟動新的專利策略,一方面通過打壓Android廠商擴大營收,另一方面也向手機企業推銷市場份額僅3%的WindowsPhone系統。
專利授權費遠高于國產廠商利潤
更令手機廠商郁悶的是,愛立信也計劃對在歐美市場銷售的4G手機征收LTE專利費用。一位國產品牌手機廠商副總對筆者抱怨,在國內市場利潤越來越低,而走向國際市場也面臨同樣狀況,并且隨時還會因專利問題被禁售。
具體來說,如一部售價150美元的國產智能手機,目前要繳納的專利費用包括:
1、高通按照手機售價收取4%-5%;
2、愛立信按照手機售價收取3%;
3、諾基亞按照手機售價收取2%-3%;
4、微軟以每臺Android手機5美元、平板電腦10美元的價格收取專利許可費用。
也就是說,國產手機每部手機出海即面臨超過10%的高額專利繳納費用,遠高3G時代,也高于國產手機廠商目前的自主利潤率。
監管部門需關鍵時期“扶一程”
業內分析人士認為,全球主要手機制造業都集中在中國,同時中國還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機消費市場。不過,國產手機缺乏技術和專利積累,在核心配件、系統軟件方面更是沒有話語權,國產手機企業需要國家相關管理部門在關鍵時期“扶一程”。
如歐盟就曾警告諾基亞不要成為“專利投機者”,否則將啟動反壟斷調查。在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中,韓國政府在2009年就曾開出了2730億韓元(約合2.52億美元)的罰款。而中國發改委針對高通的反壟斷調查也需要有力度,同時擴大范圍到諾基亞等“專利公司”,敦促其專利費用降至合理的范圍之內。
手機中國聯盟秘書長王彥輝認為:“往壞的想,可能會發生DVD產業這個結果吧。中國的一些公司生產DVD可能就掙幾塊錢人民幣,但是海外的專利擁有者,他會掙到很多美金。結果就是中國的整個產業,徹底淪為制造業。”
多家手機廠商老總也同時呼吁,希望成立專業行業協會,通過建立“專利池”共同應對國際專利問題,同時協調國產廠商之間減少專利戰、價格戰,維護中國手機企業共同的利益和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