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打破堅冰,推行移動虛擬運營模式,來自于產業專業化細分的趨勢要求,也來自于打破壟斷和封閉的循環走向充分競爭的市場需要,更是釋放市場邊緣能量,激活潛在增長地帶的發展需要。
是應運而生,也是產業趨勢,趨勢的力量總是無堅不催。
問題是,新生的事物,如何守護好稚嫩的種子,生長成參天大樹?移動虛擬運營牌照的陸續發放,移動虛擬運營商品牌與號碼的發布與預定,都揭示了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電信運營模式,已經在國內市場塵埃落定,底下尤為關鍵的是,這只落地的靴子,如何承載著它的使命走向廣闊的未來?
創造而不是演繹
虛擬運營商提供的服務是基于傳統運營商網絡資源租用的,充其量只是一個通信產品分銷商,其賴以生存的通信基礎網絡,仍然來自三大運營商。曾有業內人士坦言,無論如何創新,基礎網絡總是三大運營商的,兩者間仍然存在不平等的競爭關系。
這種寄人籬下的命運,如何讓虛擬運營商在以新模式向傳統模式發起挑戰時,多少有些力不從心。
有機構預測,到2015年全球虛擬運營商的移動用戶數有望達到1.86億,占全球移動電話用戶數的2.6%。這樣一個市場比例,以競爭者的姿態想要實現真正的成功決非易事。這就提醒拿牌的虛擬運營商們,在自身沒有做好充分準備之前就倉促上陣,最終難免成為行業發展道路上的“炮灰”。
虛擬運營商在國外已發展了十幾年,不乏商業典范。如美國的Ting是互聯網公司Tucows依托Sprint網絡建立的移動虛擬運營商,其推出的開創性的多終端共享流量的資費計劃,如允許用戶自主選擇訂購每月語音通話時長、短信數量以及數據流量,這些創新在市場引起不小的反響,反過來被基礎運營商借鑒。又比如英國移動虛擬運營商維珍移動推出了VirginXtras品牌,除去一般電信業務外,還經常組織用戶參與各種娛樂互動,大大提升短信業務的營收水準。
但失敗的案例也不在少數。
今年2月,美國虛擬運營商PrepaYd宣布停止運營;3月下旬,英國虛擬運營商OvivoMobile在上線兩年后停止服務。這些虛擬運營商停止業務的原因不外乎模式創新地停滯不前。
專業人士指出,虛擬運營商的優勢在于某一個領域的深耕細作,創新業務模式,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服務,打造最佳客戶體驗。比如,家樂福在虛擬運營商模式上的成功得益于它強大的渠道優勢;迪士尼則倚重其品牌和用戶優勢;相對成功的維珍,則本身擁有著豐富的內容資源。
虛擬運營商和基礎運營商將面臨同樣的機遇和挑戰,彼此在合作中有競爭,在競爭中有比較,關鍵是誰更能為消費者創造價值。有人將這一觀點提煉為“要創造,而不是演繹。”
創新才能引領成功
國外虛擬運營商成功的經驗可以總結為幾個關鍵詞:創新、專注、融合和共贏。
其中,創新是最核心的一個詞,虛擬運營商成功崛起很大程度上歸功于創新的力量。像維珍移動,它在全球的8個國家開展業務,超過400萬用戶。它通過與航空公司、旅游公司以及音樂品牌合作,實現交叉銷售和向上銷售,一旦成為維珍稱動的客戶,就可以通過電話享受到諸如購物、旅游、訂票與客房預定等多種服務。可以說,維珍移動不再僅僅是一個通訊工具,而是可以提供各種服務的終端利器,從而實現了提高銷售收入、增加客戶粘性的發展需求。
眾所周知,家樂福擁有著巨大的渠道資源,家樂福則將電信業務與零售業務進行了捆挷,用戶在申辦家樂福超市的“好康卡”
時,可以獲得通信業務上的雙向回扣優惠民。購物累積的點數還可以沖抵網內通話時長,家樂福電信賬單也可累積成“好康卡”
點數,來沖抵消費購物。在這樣的模式下,無論是零售用戶群體還是電信用戶群體的忠誠度都有了明顯提升。家樂福在虛擬運營模式下的成功,無疑也刺激了國內渠道商的想象,這也許正是國內大型商超積極加入虛擬運營商戰團的因素之一。
另外,移動虛擬運營商的差異化體現在目標市場上,也就是說基礎運營商做的是大眾的市場,而虛擬運營商做的是小眾市場。美國的兩大虛擬運營商,他們更專注于中小企業市場,通過增值產品把中小企業市場做到很大。所以說,虛擬運營商首先要找到自己的目標市場,專注于這一目標市場,用自己的優勢去挖掘市場潛力,提供專業化的服務。
根據目前各大虛擬運營商已經披露的計劃,其創新的勇氣可嘉。樂語通信的虛擬運營主打智能健康管理;阿里通信將會將其虛擬運營業務和電商業務全線打通;蘇寧互聯、京東通信等也毫不諱言將會為其虛擬運營服務的用戶提供“購物特權”。這些創新的手段對于消費者來說,理應具有強大的誘惑性,在傳統的通信服務基礎上,虛擬運營為其提供了更多的服務組合,也得到了更多的實惠,從而使虛擬運營商的品牌生命力得到了強化。
虛火太旺莫傷及消費者的信心
長期以來,國內電信市場投訴量居高,垃圾短信、吸費陷阱、隱私侵權等問題層出不窮,面對虛擬運營商的數量的持續增加,不少消費者擔心,管理部門監管工作更加龐雜,不排除一些運營商出于利益的驅動,其承諾的服務能否落實、用戶信息安全是否有保障、市場競爭過程中是否遵紀守法,是一個現實而重要的問題。
歐美國家開展移動虛擬運營業務時間較久,在消費者權益保護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新的問題需要解決:隨著全球移動智能終端出貨量的迅猛增加,智能手機給用戶帶來的隱私泄露、惡意軟件、垃圾短信等問題也會成為未來移動虛擬通信業務消費者權益保護的新重心,由于互聯網擴散快、范圍廣的特質,監管難度很大。
這些問題,對于國內試水的移動虛擬運營商來說,是一個考驗,需要其以誠信的態度,從關懷和尊重消費者的層面,換位思考,切實維護虛擬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最近的一則《虛擬運營商尚未啟航先觸礁》報道,5月份一部分推出移動虛擬預訂業務的運營商,由于無法兌現承諾,遭遇消費者的退訂和置疑。
文章指出,一些已公布市場策略的虛擬運營商有亂開“空頭支票”的嫌疑。虛擬運營商目前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現階段體現出來吸引用戶的因素首先就是價格因素。從目前來看,消費者對虛擬運營商最敏感的還是價格因素。
從新生事物發展的角度來看待移動虛擬運營商,還是勤勤懇懇深耕耘,踏踏實實做服務比較靠譜,切忌“虛火太旺”,反而傷及消費者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