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大棒再次砸向互聯網電視。
多家公司證實,近日接到廣電總局通知,要求禁止浙江、上海兩地電視盒預裝未經審核的視頻APP,并點名批評華數和百視通兩家持牌企業,要求立即進行整改。
廣電總局在通知中稱,華數的“天貓魔盒”載有愛奇藝、搜狐優酷等視頻APP以及電視貓、泰捷視頻、兔子視頻等視頻聚合軟件以及瀏覽器,為政治有害、淫穢色情和低俗不良節目及侵權盜版節目大量進入電視機及提供技術支持和通道,嚴重違反相關政策。
而百視通則載有優酷等商業視頻APP,為大量未經國家批準的境外影視劇及含有色情內容的微電影、網劇等節目進入電視機提供了技術支持通道,嚴重違反相關政策。
舊政策延續
“這是對廣電總局181號文的進一步落實,不是新政策。”中國互動媒體產業聯盟專家委員會委員包冉對新浪科技解釋說,根據廣電總局2011年發布的《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業內稱181號文),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不能與設立在公共互聯網上的網站進行相互鏈接,不能將公共互聯網上的內容直接提供給用戶。
上述文件要求,機頂盒和智能電視必須選擇連接廣電總局批準的互聯網電視內容服務機構設立的合法內容服務平臺。目前通過廣電總局驗收的平臺只有7家,分別是:CNTV、百視通、南方傳媒、華數、中國國際廣電電臺的CIBN、湖南廣電以及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CNBN。
在包冉看來,廣電總局的最新的監管要求并沒有超出181號文的范疇,是對舊政策的嚴格執行。雖然業內對181號文的合理性存在質疑,但在法規尚未修訂之前,就得遵守,這是基本的法制和法治精神。
“你可以質疑規則不合理,但是最起碼是有規則的,這個規則并不是禁止大家,而是讓大家在規則之下做,至于如何推動規則的改變,使之更加合理那是另一個問題。”包冉說。
在整個互聯網電視產業中,大致可以分為4類企業。一是大型視頻網站,他們擁有版權內容和較強的品牌。二是聚合類APP,以創業公司為主。本身沒有內容,靠整合大型視頻網站內容。三是終端廠商,包括盒子和智能電視兩類。四是上述7家牌照方。
多位業內人士認為,廣電的嚴管將導致行業面臨大洗牌。大型視頻網站減少投入進入觀望;聚合類APP謀求轉型,要么被收編要么轉向其他方向;終端廠商要么越來越正規化,少數盒子廠商下海走向山寨;而7家牌照方無疑是此輪最受益的一方。
電視貓視頻是被廣電總局文件中提及的APP,他們認為這些都是互聯網電視產業發展的必然路徑。“從長期看,互聯網融入電視的發展趨勢不可逆轉,總局做為行業監管機構職能不變,牌照方的角色長久存在,在這個背景下,互聯網電視領域大大小小的公司將面臨市場的殘酷洗禮。”
周旋在政策邊緣
對于廣電總局的監管,小米盒子感受最深。2012年,小米盒子剛剛發布時無視了這個政策,隨即遭到廣電總局調查,被暫停全部視頻內容服務。隨后小米緊急與CNTV簽約,內置CNTV集成播控平臺才得以重新上市。
一位小米盒子內部人士告訴新浪科技,自從那次風波過后小米盒子便謹小慎微,嚴格遵守廣電總局規定,雖然很多盒子都內置了第三方視頻應用,但是小米一直堅持不內置,在小米應用商店中也找不到任何視頻應用。
上述人士回憶說,2012年,廣電總局曾經將上海、長沙、杭州作為互聯網盒子試點城市,按照當時的規定,互聯網盒子不能在這三個地方之外銷售,不過大部分公司都無視了這個規定,幾乎只有小米遵守規定,明確標注“僅限上海、長沙、杭州三個城市購買”。
“當時我們準備將收貨地址限定為這三個城市,但是因為網友意見太大,最終沒有限制收貨地區,實際上全國各地的網友都能夠買,為了這一點點的政策突破,我們當時還緊張了許多天。”他說。
這位內部人士告訴新浪科技,如果完全按照政策規定,那么小米盒子內容的豐富性和可玩性都會大大下降,小米盒子應對措施是引導用戶到論壇中下載、安裝第三方應用。
新浪科技在小米盒子官方論壇中看到,有大量精華帖、高亮帖可以手把手教用戶安裝第三方應用,并提供各類應用下載。“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將安裝責任推給用戶,規避政策風險。”
事實上,靠社區引導用戶安裝第三方應用的做法已經是盒子行業的“標配”。在PPTV推出的PPBOX中,會夾帶著一張小紙片,上邊寫著“如果要探索更多玩法,請到PPBOX官方論壇”,并附上了論壇地址。一些盒子直接在說明書中貼上二維碼,掃描二維碼后就能得到詳盡攻略。
正規化還是野戰軍?
“老百姓已經無法忍受幾十個頻道一天到晚播放打雞血的抗日武俠劇和撒狗血的婆媳矛盾劇,只能到網上找點樂子,為了看得舒心就要接到電視上,然后就被禁止了。”一位電視聚合類APP開發者質疑說,為什么同樣的內容,在電腦屏幕上可以,在電視屏幕上就不可以?
在這位開發者看來,現有體制下,可管可控是必然的要求。但是老百姓的需求就在那里,監管機構不去解決,卻堅持用此種方法管理互聯網電視,必然會適得其反,導致剛剛開始攻城略地上量的正規盒子重新被山寨盒子清洗。
正規化還是野戰軍?這正是互聯網電視相關產業面臨的尷尬現狀。如果完全符合政策,那就意味著必須自我閹割,主動放棄大量功能和內容,逐漸失去競爭優勢。“你想活著就必須要游走在政策邊緣,否則就干脆變身為山寨盒子,提供所有功能,通過非正規渠道銷售。”上述開發者說。
市場上存在若干類似電視貓視頻這類的應用,在過去的一年里已經促使曾經遠離電視屏幕的用戶再次回歸到電視面前,畢竟電視才是家庭娛樂更好的載體,被互聯網深度教育的年輕用戶需要電視和互聯網的結合。
某個電視應用創始人認為,廣電總局嚴管受害最大的是新近購買智能電視終端的用戶,因為好應用、好產品被下架了,用戶不能體會到智能電視的樂趣,他們或許會再次遠離電視,去PC和手機端享受海量互聯網內容。對于優酷(21.88,0.08,0.37%)等互聯網大公司,其對電視的投入本來就不大,所以影響并不嚴重,未來這些大公司會加深對電視市場的觀望。
對于這類圍繞電視創業的團隊,部分團隊正變得更加顧慮和迷茫,但部分仍然堅定。“我已經看到好幾家正在考慮轉型,有些轉型做方案提供給終端廠商,有些轉型自己做盒子。但我們并不打算轉型,因為產品的提升空間還很大,太多新產品、新模式還沒有做出來,我們一直在和牌照方、互聯網公司溝通,探討多方合作的可能。”上述創始人同時表示
另一家聚合類APP創始告訴新浪科技,“在一個月前已經聽到風聲,開始和一家牌照方展開談判,基本上可以說我們被招安了。”
如何監管互聯網電視?
一位IPTV行業資深人士說,目前互聯網電視的監管態勢和當年的IPTV相似,最早IPTV也屬于違規,電視最初只被允許在有線網絡上傳輸,不能在電信網絡上傳輸,后來逐漸由禁止變成小規模試點、大規模試點,最終變成同步發展。他認為,互聯網電視也會是如此。
“最早總局控TV,后來總局控IPTV,再后來總局控視頻,現在總局控盒子,未來總局必須控屏幕,未來的未來總局必須控顯示....。.實時視頻將是未來的基本連接,而未來的顯示在相當多的情況下連屏幕都不復存在,請問顯示怎么控?”DCCI互聯網數據中心創始人胡延平在微博上質疑說。
在他看來,廣電總局的做法加速了電視人口向互聯網的遷徙,加速了電視終端的屏幕化,加速了盒子這種過渡產品的邊緣化,使得主流媒體內容分發渠道的窄化,主流人群對輿論陣地在情感心理上的反感化。
胡延平認為,限制只可能導致盒子不能形成主導地位,監管錯失根本抓手,未來失去對電視屏最后的主導可能。他建議,廣電總局能夠放開牌照、放手發展、收編各方、制定規則,做好裁判就好。
一位聚合類APP開發者透露,為了應對新政,該團隊已經開始轉向“屏幕投射”功能的開發,用戶可以通過手機一鍵將視頻內容投射到電視上,而且視頻流從電視端直接獲取,并不經過手機,這樣可以保證視頻的清晰度。
“廣電總局管得了電視機管不了液晶屏。”這位開發者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