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 (曉 航)近日,寧夏回族自治區消協受理了兩起關于不法分子利用飛信行騙的投訴,有關飛信帶來的麻煩也不時見諸報端。4月8日,中國消費者協會發出呼吁,消費者應提高自我保護意識,拒絕接受陌生飛信邀請,同時注意保護個人飛信客戶端信息。
飛信作為中國移動推出的一種服務,因為經濟便捷已經成為手機用戶歡迎的交流方式。但是,消費者在享受其便捷服務的同時,垃圾短信通過飛信形式傳播已經影響到一些消費者的正常生活。主要形式有“欄目組”、“老戰友”、“老熟人”、“非常6+1”、“寂寞心”等,很多消費者都收到過要求確認加入飛信的短信邀請。
例如,“我是老同學,正在用中國移動飛信業務,想加你為好友。”北京市民林先生前不久收到了一條飛信,以為是多年未聯系的老同學,沒多想就回復了“是”。結果這名“老同學”天天發多條飛信告訴他“中獎20萬”,讓林先生飽受騷擾。據了解,除了“老同學”,還有以“我是大哥”、“我是玲玲”等等名義滿天飛的短信。
如何避免或減少這種類型的飛信騷擾?在此,中消協建議,拒絕來歷不明的飛信或類似服務邀請,必要時取消飛信基礎服務,這種拒絕不會對消費者正常接受其他服務造成影響;如果消費者安裝了飛信客戶端,可以把不受歡迎的發信方加入黑名單進行屏蔽;開通飛信客戶端的消費者應對自己的飛信服務客戶端個人信息進行檢查,必要時進行密碼重置,設置成相對復雜的密碼,防止被盜用;對于通過飛信發送騷擾信息、欺詐等惡意行為,消費者也可以向中國移動公司及其他有關部門反映舉報發信方。《中國質量報》
曉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