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東方時報》報道,“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李白的名句,道出了背井離鄉、遠渡重洋的在日華人的思鄉之情。打一個國際電話,和千里之外的父母,戀人,親戚和朋友通話交流,已經成了在日華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部分。目前在日本,一共有65萬長期生活和工作的中國人,還有11萬加入日本國籍的華人,加上每月數萬短期赴日出差的商務人士,就算每人每天給家鄉打一分鐘國際電話,報個平安問個好,通話時間總計起來,也是一個驚人的數字,將給相關產業帶來巨大利潤。
該報讀者調查表明,超過50%的在日華人,在和國內通電話的時候,不是直接撥打,而是通過使用國際電話卡來撥打的。這樣做的理由非常簡單,使用電話卡比直接撥打省錢。在日華人的各個年齡層中,使用國際電話卡的人都達到或超過6成。由于20歲年齡段的年輕人使用互聯網網絡電話比率的增長,在日華人年齡越大,使用國際電話卡的人越多。隨著日本經濟的不景氣,國際電話卡的高利潤,使得高科技犯罪的黑手,也伸向了廣大在日華人。不法國際電話卡業者是怎樣牟取暴利的呢?通過讀者反映的幾個實例,可見一斑。
國際電話暗藏陷阱
例一 1萬日元變成廢紙:小張是留學生,兩年前來到東京留學。開始的時候,他購買中文報紙上刊登廣告的正規電話卡,給遠在國內的親朋好友打電話。和同學混熟以后,有同學向他兜售一種叫SB卡的國際電話卡,說是可以以驚人的低價格——相當于小張以前通話價格的十分之一—往中國打電話。開始小張還半信半疑,抱著試一試的態度買了一張1500日元面額的試用,打了一段時間,雖然某些時間段不能用,有時候質量不太好,但是確實比以往省錢。擔心同學畢業以后再也買不到,于是小張一次性買了總計1萬日元面值的卡,打算今后使用。沒想到,就在那位賣卡的同學畢業之后,小張手里的電話卡真的不能用了,無論撥打卡上的哪個號碼,結果都無法撥通。小張手里的1萬日元電話卡成了廢紙。由于電話卡上沒有任何運營商的聯系電話和地址,小張想找已經畢業的那個同學,也是人去樓空。
例二 中獎電話暗藏陷阱:小李是日本某公司職員,來日多年,收入中等。為出行方便,最近打算購買一輛汽車。于是他省吃儉用,連日常使用的國際電話卡,也挑最便宜的買。某天,小李手機接到一個來自香港的陌生電話,接通之后,對方稱自己是香港某公司,說小李前日參加一個和該公司有關的活動,抽中了大獎,中了一輛豪華轎車。但是由于車在香港,需要辦理有關進口手續,手續費為多少多少美元,要求小李盡快把手續費匯到公司指定賬戶,并憑借有效證件領取獎品,最后告訴小李一個聯系電話。小李開始還有些懷疑,自己居然運氣好得能夠中豪華轎車的大獎?不過由于該中獎汽車,正好也是小李憧憬已久的品牌,而且事后幾次聯系該香港公司電話,還真有人接聽,于是下決心準備了手續費的錢,按照要求匯了過去。結果左等右等,也不見轎車運到。小李再打電話給那個香港公司,剛開始被告知因手續問題,需要等待,又過一段時間,該公司的電話也打不通了。小李這才意識到有可能受騙,卻已經為時已晚。
例三 遭遇欺詐損失慘重:王先生在日本經營公司,事業有成。平時本來總是使用有信譽的正規電話卡,給國內的家人打電話。不過有那么一兩次,王先生抱著試一試的心理,也偶爾用過廉價的國際電話卡,結果因為通話質量不好,所以也就不用了。最近幾天,王先生卻發現了一件怪事,好幾天時間,自己的手機打國內家里電話,總是占線。王先生開始沒有在意,后來才知道家里遇到了欺詐。原來,在王先生手機無法撥通家里電話期間,有騙子借王先生朋友的名義,給王先生老家打電話,說是王先生因為經濟問題,被日本警察扣起來了,要家里準備一筆金額不菲的保釋金,才能讓王先生出獄。家人焦急地撥打王先生的手機,也是連續幾天都撥不通。考慮到事情緊急救人要緊,只好按照電話那頭的要求,把錢匯了過去。沒想到錢匯出之后,那個自稱王先生朋友的人的電話就再也聯系不上,而王先生手機卻莫名其妙的恢復了功能。王先生和家人一合計,明白是上了國際騙子的當了。雖然立即報了警,但是估計損失的金錢,很難追回。
電信專家解疑答惑
就上述華人因國際電話卡遭受損失和欺詐的事件,記者采訪了多年從事電信事業經營的華人專家,他向記者道出了不正國際電話卡的奧秘:隨著高新技術的不斷普及,國際通信的技術門檻也在降低,某些具備高科技能力的個人或小公司,已可以通過電腦和軟件系統,自行架設通信平臺。他們只要架設一個網關,租用一個計費系統,設置接入號碼,然后把號碼印制在電話卡上,廣為散布,就可以坐收漁利。由于他們既不受政府監管,也沒有售后服務,有的根本不打算長期經營,所以他們出售的電話卡,可以很低的價格,來吸引貪圖便宜的消費者。
“例一小張的例子,就是買到了非正規的電話卡,”專家向記者展示了一張示意圖,對近幾年市面上流行的SB卡做了分析。原來,所謂的SB卡,其實是利用了日本某家大型電信運營商的漏洞而產生的。由于該電信運營商為了吸引更多用戶,推出了免費的套餐時段。某些不良業者,利用免費時段的漏洞,將該電信運營商的SIM卡,用于國際電話接入服務。這樣的做法,首先是違反電信運營商SIM卡使用的相關規定,其次也違反《電氣通信事業法》中,經營電信事業必須申報備案的規定,屬于違法經營,一旦被電信運營商發現,該SIM卡就會被停止使用。所以這樣的國際電話卡,都有好幾個備用號碼。
就免費國際電話來說,從示意圖來看,經營業者并沒有違反電信運營商的相關規定,但是如果業者缺乏經營道德,濫用通話用戶的記錄的話,結果就不會只是電話卡作廢那么簡單。
“例二和例三,是用戶通信記錄(電話號碼和內容)被不正記錄和流出的典型事例”,專家介紹。用電腦撥過網絡電話的人,都知道只要撥打了電話,通信記錄會一一保存在電腦中。撥打國際電話,也一定會在電話公司的交換機上留下記錄。這個記錄包括:用戶號碼,通話對方號碼,以及通話時間。通信記錄的保存期限,正規的電信事業者有嚴格規定,有的是3個月,有的為一年。但是對于那些不正規經營的公司或個人來說,用戶通話記錄的保存情況就說不清了,例二中小李就遇到了中獎騙局。
更惡劣的是某些不良業者,還對用戶通話進行通話錄音,然后有關用戶的相關號碼和通話內容,高價販賣給犯罪集團。日本《電氣通信事業法》明令禁止對用戶的通話內容進行監視,規定電信事業者必須保護用戶的個人信息。而犯罪集團通過分析用戶的通話記錄,找到有利可圖的對象,乘機進行欺詐。例三是例二的升級版,王先生的手機和家人電話,被高智能犯罪集團使用技術手段,在一定時間內無法互通,讓犯罪分子的詐騙企圖最終得逞。
選擇正規公司保護個人隱私
通過專家的分析,可以看出使用不正規的電話卡撥打國際電話,存在很多風險。第一,是通話時間沒有保證,如標稱可以打600分鐘的電話,可能只能使用400分鐘,因為違規公司一旦被取締,其發行的電話卡也必然作廢;第二,是通話質量不穩定,可能時斷時續,這是因為他們的設備是自行搭設的,沒有質量保證;第三,是用戶的通話記錄和通話內容,保存期限和處理方法說不清道不明。而用戶個人信息一旦被喪失經營道德的不良業者惡用或是倒賣,緊接著,犯罪集團的欺詐電話就有可能找上門來。
那么,如何分辨電話卡是否正規公司出品?專家建議,第一,要看清楚卡上沒有標明電話公司的名稱和服務電話。不正規的公司或個人,其電話卡價格僅為市面上正規卡的幾分之一甚至十分之一,所以不會投資建立有保障的售后服務。不保證通話質量,當然也沒有勇氣標明公司名稱。第二,有多個接入號碼、并且在某時間段通話價格極其便宜的電話卡,值得警惕。這樣的卡可能是利用大型電信運營商漏洞的不正卡,屬于被取締的違法行為;第三,“天下沒有免費的餡餅”,價格低得超出常識的卡,也需要提高警惕。正規的電話公司,為了保障穩定經營和服務質量,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成本高了,價格也必然不可能太低。價格低得超出常識,業者明顯不賺錢,那么就有可能是通過販賣用戶個人隱私等方式來牟利。
專家提醒讀者,不是說不能打國際電話,也不是說不能使用免費的電話號碼,而是應該選用正規代理、有品牌、有歷史信譽的國際電話事業者推出電話卡和免費號碼,這樣才能保證“安全、安心和品質”。辨別是否正規國際電話事業者的方法也不難,和上面分辨電話卡相類似,一是要認清卡上是否標明電話公司名稱和售后服務電話;二是優先考慮電話卡質量,而不是單純重視價格。
如果已經購買了疑似不正電話卡,那么一是停止使用,二是在使用過程中,不要談及個人身份和經濟能力等私密信息,否則造成個人隱私泄露,就可能被不法之人欺騙和利用。最后,如果接到可疑的欺詐電話,一定要及時報警。
國際電話暗藏陷阱 高科技犯罪黑手伸向在日華人
2010-04-30 09:42 中國新聞網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小米估值遭質疑 雷軍放言要進財富500強
- 2百度訴360搜索抄襲百度站長平臺 索賠50萬元
- 3iPhone5丟失異地現身 蘋果售后疑成"銷贓
- 4垂直B2C艱難:動蕩不斷 依托京東天貓受擠壓
- 5財經觀察:電商為何主動要求被征稅?
- 6樂視網稱夏普“自作多情” 信披遭質疑
- 7福布斯:不思進取將讓蘋果重溫當年PC市場悲劇
- 8電商立法列入日程:工商總局召集12企業摸底
- 9工商總局:《電子商務法》已列入立法日程
- 10奧巴馬機密手機曝光 造價1800萬美元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