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手機吸費,多指有些手機中內置了一些不明業務,只要用戶點擊菜單,就會自動發送短信。幾秒鐘后,用戶會收到一條業務使用“確認”短信,而在用戶沒有進行任何回復確認的情況下,他們的手機就會被自動扣除一定數額的話費。
一提到手機吸費陷阱,消費者的第一反應通常是山寨手機,的確,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山寨手機一直是手機吸費的主要載體,遭受著社會各界的口誅筆伐。然而,據報道,近期多款國產品牌手機比如廈新、斯達康等也深陷吸費門而不可自拔。
“吸費門”里,山寨手機不再“孤單”
在國內手機市場上,“山寨”手機憑借其豐富的功能、新穎的款式以及低廉的價格,確實贏得了不少消費者的青睞,成為中低收入者的“掌上明珠”。然而,山寨畢竟是山寨,無論外表多么絢麗,功能多么強大,也不過是“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罷了。與品牌手機相比,質量問題是山寨手機最大的硬傷。除此之外,關于山寨手機的吸費報道屢見不鮮,內置的SP收費陷阱讓廣大的山寨手機粉絲們頭疼不已。長久以來,山寨手機似乎成了不法吸費的代名詞。事實上,山寨手機也確實是手機吸費最主要的載體,備受譴責與詬病。
但是,近期調查卻顯示,深陷“吸費門”的,已不僅僅是山寨手機。5月8日,央視的《焦點訪談》曝光了許多國產手機均設收費陷阱,可自動扣話費的問題。其中,就包括為廣大消費者所熟知的長虹、UT斯達康、TCL、金立、創維等國貨名牌。也就是說,幽深的“吸費門”里,關押的已不僅僅是山寨手機,國產品牌手機也未能置身“門”外。
如果說山寨手機吸費我們尚可以抱有一絲理解的心態,因為山寨顧名思義便是“去品牌”化,而“去品牌”便意味著質量、安全等種種弊端的存在,但是現在象征著質量的品牌手機也同設收費陷阱,甘與山寨手機為伍,這讓消費者情何以堪?
手機吸費肆無忌憚,誰是幕后黑手?
據報道,有重慶手機業內人士稱:他們見過最瘋狂的手機,菜單植入吸費軟件數量多達20個,給消費者布下了天羅地網,怎么玩都要被吸費。相信很多消費者也都有過類似的慘痛經歷。那么,手機吸費的秘密在哪里?又是什么樣的幕后黑手在操縱,以至于這種不法吸費方式可以肆無忌憚?
據了解,手機吸費多通過內置惡意軟件或為相關軟件“留后門”來吸費,其吸費方式主要有三種,語音、短信及夢網業務。目前,國外品牌的手機主要設置專用的上網鍵或上網菜單,提供一些圖鈴、訊息、軟件等,有些收費,有些免費,吸費還沒那么猖獗。國產品牌手機則大部分與SP之間有合作關系,因此應SP要求,在手機中加載不少吸費軟件、菜單。而且,這些軟件與菜單往往帶有很大的欺騙性與迷惑性,讓消費者防不勝防。
那么,又是誰費盡心思挖掘了手機吸費這個罪惡的陷阱?背后的驅動因素又是什么?顯而易見,無利不起早,利益才是其中最大的驅動力。事實上,手機吸費已不僅僅是單方行為,而是發展成了一個錯綜復雜的產業鏈。在這個產業鏈上,運營商、SP、手機廠商實際上是“一條繩上的螞蚱”,他們聯手設好了手機吸費的騙局。其中,運營商是這條產業鏈的起點,SP所提供的任何增值服務都必須首先征得運營商的同意;而SP的主要職責就是設置吸費陷阱;手機廠商是最后的幫兇,將這些陷阱置入手機,靜等消費者自己跳入。至于最終所得利益,三方自然是“雨露均沾”,可憐的消費者,則是這條利益鏈中唯一的受害者。
多措并舉封死手機“吸費門”
那么,怎樣才能避免手機吸費,換句話說,采取什么樣的措施才可以徹底杜絕肆虐的手機吸費事件,徹底封死手機不法吸費之“門”?筆者認為,各方應協同作戰,從以下幾個方面做起:
首先,從政府方面來看,應加強法律監管。譬如可以建立SP黑名單監控管理制度,對于違規操作的SP進行記錄備案,加大監控力度,從根源上進行遏制。同時,對運營商、手機廠商及SP的不法行為,加大懲處力度。從目前情況來看,已經到了公權力必須介入的地步。
其次,從手機廠商來看,應把目光放長遠,加強品牌意識與信譽意識。固然,短期來看,手機吸費可以使廠商獲得一定利益。但是,長遠來看,如果手機喪失了品牌與信譽,消費者當然避之唯恐不及,彼時手機廠商或許就得不償失了。即便對于山寨手機而言也是如此,試想,山寨手機在許多消費者眼中,本來就是沒有質量保證的象征,如果再被冠以吸費的惡名,還有誰敢再去購買?長此以往,必然在市場上失去立足之地。
第三,從消費者自身來看,要謹慎購買,加強防范。消費者在選擇手機時,要購買具有良好信譽的手機。同時,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也要保持謹慎,盡量避免使用可能吸費的業務。在遭遇不法吸費后,要及時處理,如可撥打人工服務及時關閉相關業務,并進行投訴。
綜上,唯有多措并舉,方可將國產手機從“吸費門”中拯救出來,讓這場品牌之痛成為一場陣痛史,而不至于成為永久之痛。■本報記者 聶曉飛
山寨手機不再
2010-06-09 08:00 通信信息報
相關新聞:
- ·http://img1.gtimg.com/tech/pics/hv1/138/233/1352/87973353.jp
- ·http://img1.gtimg.com/tech/pics/hv1/164/228/1352/87972104.jp
- ·http://img1.gtimg.com/tech/pics/hv1/236/218/1352/87969626.jp
- ·http://img1.gtimg.com/tech/pics/hv1/228/59/1352/87929073.jpg
- ·http://img1.gtimg.com/tech/pics/hv1/72/92/1351/87872307.jpg
- ·http://img1.gtimg.com/tech/pics/hv1/212/207/1351/87901772.jp
- ·http://img1.gtimg.com/tech/pics/hv1/61/88/1351/87871276.jpg
- ·http://img1.gtimg.com/tech/pics/hv1/51/79/1351/87868971.jpg
- ·http://img1.gtimg.com/tech/pics/hv1/141/128/1350/87816531.jp
- ·整治蘋果霸王條款收效甚微 51商戶僅一家承諾修改
下一篇:廣東移動10萬元“懸賞”手機紅客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小米估值遭質疑 雷軍放言要進財富500強
- 2百度訴360搜索抄襲百度站長平臺 索賠50萬元
- 3iPhone5丟失異地現身 蘋果售后疑成"銷贓
- 4垂直B2C艱難:動蕩不斷 依托京東天貓受擠壓
- 5財經觀察:電商為何主動要求被征稅?
- 6樂視網稱夏普“自作多情” 信披遭質疑
- 7福布斯:不思進取將讓蘋果重溫當年PC市場悲劇
- 8電商立法列入日程:工商總局召集12企業摸底
- 9工商總局:《電子商務法》已列入立法日程
- 10奧巴馬機密手機曝光 造價1800萬美元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