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mScore的報告顯示,到4月前的三個月內,美國共有4800萬智能手機用戶,每日僅有540萬次智能手機搜索。4月則不同,用戶搜索網頁數量已經達到2.14億次。
eMarketer的數據則稱,今年的移動廣告市場達到5.93億美元,而總個在線廣告市場預期達到250億美元,可見移動廣告市場的前景多光明。
值得一提的是:eMarketer的數據是去年9月預計的,它在iPad發布之前。iPad發布以來銷量可觀,它證實了消費者對平板電腦的需求不低,消費者的在線行為將變得更為“移動”,這點已經在iPhone和Android設備上得到了證明。
根據尼爾森的統計,iPhone與Android設備今年一季度在智能手機市場只占37%,而領頭羊黑莓占了35%。數據還顯示在過去三十天中,90%的iPhone與Android用戶使用了移動互聯網,而整個智能手機市場的使用率是73%。用黑莓上網,體驗極為不佳。正因如此黑莓市占下滑,iPhone、iPad和Android設備越來越普及,網絡與應用程序將火熱受寵。 移動廣告市場:成者王,敗者寇
移動上網對PC在線行為產生怎么的影響?數據沒有顯示。但是可以有這樣一個合理的假設:只要在其它地方上網搜索,它就會減少在桌面搜索的次數。更重要的是,人們依賴于應用程序,它也會減少搜索的次數。
這種趨勢會讓移動廣告騰飛,特別是應用程序上的廣告。不可否認,廣告主可以花費數年時間才對用戶行為的改變做出響應。但是蘋果一頭扎進廣告市場,推出iAds,在應用程序內提供廣告服務,它似乎加速了市場轉移速度。2010年上半年,蘋果已經贏得6000萬美元的廣告營收,來源有通用電氣,聯合利華,Target與日產汽車,它說明眾人依然低看移動廣告的勢頭。
誰會成為移動廣告的犧牲品?如果蘋果繼續掠奪大型廣告主,像電視一樣的傳統媒體是潛在受害者。不僅如此,如果手機用戶將自己粉碎在應用程序的汪洋中,大型的網絡門戶也會受到威脅。不管誰受創最重,手機肯定是將是一個更大、更快的廣告破壞者,它將超出普通的想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