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到來之際,天津每日新報警法版特別開辟專欄,從今天開始,為期六天,揭秘網上購物、汽車買賣、房屋買賣、婚慶、裝修、餐飲等六大熱點消費領域中的陷阱。屆時,我們將針對
典型案例,邀請新報法律專家團的六位法律專家,為您出謀劃策,教您如何擺脫困境、更好維權。
近年來,網購越來越受到老百姓的青睞。但是殊不知,網民在享受便捷的同時,也常會一不留神,落入不法商家的種種陷阱之中。
孫小姐是天津市一家外企的白領。前段時間,她想送男朋友一件生日禮物,選來選去,看中了網上一款知名品牌的電動剃須刀,標價比市場價便宜200多元,而且在商品介紹里標明是行貨、正品、假一賠三。孫小姐選了一款自己喜歡的顏色,并提前支付了貨款和運費。但是幾天后,當她拿著剃須刀送給男朋友時,卻被男友看出了端倪。原來,不但她收到的剃須刀與網上圖片有偏差,而且她所收到的也并非行貨。
為此,孫小姐要求對方退貨,并讓對方根據承諾“假一賠三”。可她得到的答復卻是沒有發票,證據不足。多次撥打對方電話,也一直無人接聽。“真沒想到會遇到這種事。”孫小姐氣憤地說。
■律師提醒:一定不要自認倒霉!
天津市旌宇律師事務所律師謝忠良在此提醒消費者網購時要多加小心,避免掉入陷阱:
第一,應盡量到一些大型正規的電子商務網站購買商品,比如淘寶、易趣、拍拍等,它們在網購風險控制和網購陷阱處理方面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第二,應選擇信用和買家評價較高的商家進行交易,要注意一些惡意炒作信用的商家,如果某一商家的信用短時間內漲的厲害,堅決不要買他的商品。
第三,對于心儀的商品,應多看看其他買家的使用評價。發貨前,和賣家確定好商品的質量、顏色、大小、尺寸以及發票等信息,避免以后不必要的麻煩。
第四,消費者一定要求商家提供服務質量好的物流公司進行運送,這樣既能及時收到貨物,也能避免出現物品損毀、掉包等問題。收貨的時候,一定要“先驗貨,后簽收”。
第五,付款時,最好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如支付寶,做到貨到付款,一定不要提前付款。不到萬不得已,不要采用銀行直接轉賬。遇到不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讓消費者直接打款的商家,一定不要和他交易。
同時,謝律師也提到,如果網友不幸掉進網購陷阱,一定不要自認倒霉,要堅決拿起法律武器,維護自己的權益。
謝律師表示,我國目前在網絡購物方面的相關法律、法規比較滯后,還沒有一部全國性的專門規范電子商務的法律法規,涉及網絡購物方面的糾紛主要依靠《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產品質量保護法》等法律調整,這些法律法規在處理一些網絡購物案件時已顯得有些力不從心。
雖然在網絡購物也出現了一系列的法律難題,例如,易引發產品質量糾紛,責任主體和訴訟管轄確認難,訴訟成本高,調查取證困難,對網絡欺詐的法律適用界定不明等。
但謝律師表示這并不代表消費者在遭遇網購陷阱時束手無策,他提醒消費者一定要保存交易過程中的聊天記錄和交易憑證,當遇到網購陷阱時,可以立即致電網站客服或者進入網站交易安全專區進行舉報,相關網站會和各地公安網絡監察部門共同打擊,或及時到公安機關舉報或報案,配合公安機關有力地打擊此類違法犯罪行為。
315法律專家揭秘消費陷阱——網購篇
2009-03-12 18:13 中國家電網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小米估值遭質疑 雷軍放言要進財富500強
- 2百度訴360搜索抄襲百度站長平臺 索賠50萬元
- 3iPhone5丟失異地現身 蘋果售后疑成"銷贓
- 4垂直B2C艱難:動蕩不斷 依托京東天貓受擠壓
- 5財經觀察:電商為何主動要求被征稅?
- 6樂視網稱夏普“自作多情” 信披遭質疑
- 7福布斯:不思進取將讓蘋果重溫當年PC市場悲劇
- 8電商立法列入日程:工商總局召集12企業摸底
- 9工商總局:《電子商務法》已列入立法日程
- 10奧巴馬機密手機曝光 造價1800萬美元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