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粽子香讓人們沉浸其中,雖然小假期人們過得十分愜意,但是各種各樣的陷阱依然充斥在人們的生活中。王女士原本打算利用這個假期去看看父母,誰知,在華強北買的手機在使用中卻被莫名奇妙地亂扣費,令她氣憤不已。雖然中國移動已經明令禁止SP不能和山寨合作,但是手機陷阱卻依然屢禁不止。
內容供應商利用手機掘金
是什么讓手機成了一個巨大的陷阱呢?當然是利益。據不完全統計,深圳已經是全球生產手機的重鎮。目前深圳手機生產商有近百家,其中不少都是知名品牌,2009年產量高達5億部。據來自企業的統計數據,TCL、康佳、創維、中興、華為、金立、國乾等深圳20多家國產品牌,外銷也保持旺盛,以富士康為代表,其諾基亞和摩托羅拉代工手機年產超過3000多萬部;三星深圳基地年生產手機2000萬部;飛利浦手機深圳基地的年生產能力也超過2000萬部。這么龐大的硬件生產為手機內容供應商掘金創造了非常有利的條件。
據工業信息部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國的手機用戶已經高達7.8億,僅深圳的手機用戶就超過2000萬,按照這些用戶平均一年半更換一部手機,這將是非常龐大的一個市場。
僅就手機游戲一項,深圳快樂風手機游戲公司的總經理肖健給記者算了一筆這樣的賬,2009年,國產手機游戲每個月可達到5000萬元左右的銷售額,一年以50%以上的速度在遞增,假如該公司的游戲每下載一次需要付費3元~5元,游戲裝備在1元左右,按照全國7.8億手機用戶來計算,只要百分之一的用戶購買了手機游戲,就會帶來超過3000萬元的銷售,不能不說是個十分良好的市場。不過也正是這個市場被很多利欲熏心的人看中,在手機中設定了很多陷阱,只要用戶不小心點擊,就被騙扣費。
手機亂扣費主要通過三種途徑
來自運營商的調查顯示,目前,手機亂扣費陷阱主要有三種途徑,即語音類、短信類和夢網類。所謂語音類,多半為用類似熟人的口吻發送短信,例如:“很久沒有見面,你想我嗎?”騙取用戶撥打聲訊臺,費用極其高昂;其次是短信,普通信息傳送接入號,如電視上隨處可見的鼓動你發送×××到×××,什么“如果不把這個短信轉發給十個人,全家死光光之類的”;還有一種就是夢網,多半內置到手機上,通過網絡登錄頁面、彩信等實現扣費。
知道了以上途徑,我們來看看扣費的形式有哪些。一種是計時收費;一種是點播,即按條(次)收費;還有一種是訂閱,即包月。人們正是通過這樣的陷阱莫名其妙地被“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