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游買贓糾紛引激辯
受害玩家組團網上維權
網游買贓也要吃官司
引發萬人辯論
當前,隨著網絡盜號木馬程序的泛濫,國內一些網絡游戲的玩家被盜號事件不斷增多,但是一直以來,由于對盜號賣他人游戲裝備缺乏取證手段,因而也難以追究法律責任。
在不久前,國內一款比較火爆的免費網游《熱血江湖》,由于一起玩家起訴另一玩家買贓的糾紛案件,使得許多經常受盜號折磨的玩家對此事異常關注,并開始組團在網上激烈爭辯,討論網游購買“黑貨”是否合理。甚至有人戲稱2006年為網游“盜號年”,更有許多玩家因自身裝備涉及“黑貨”而被游戲運營商封號,相關的維權事件也不斷發生。玩家“雪之意境”因此被許多網友贊賞,稱之為國內個人利用法律武器打擊“盜號”第一人。
據記者從《熱血江湖》玩家“雪之意境”(游戲中的玩家名稱)處了解到,前段時間,當“雪之意境”正在網吧玩游戲時,忽然角色賬號被盜而從游戲中被迫下線。正當玩家“雪之意境”懊惱不已,并準備離開網吧時,他無意中發現,自己丟失的賬號正在和鄰座的一個玩家交易,而且價格極低,但是由于無法查清是誰偷盜了自己的賬號,所以兩人之間發生了一些沖突,但最終他還是沒能制止這個交易。于是在事后,玩家“雪之意境”便以買贓為由,委托從盜號者手中買走他游戲裝備的玩家發送律師函,意欲通過法律手段維護自己權利,打擊網游中泛濫成災的買贓現象,取回自己的裝備。
據了解,自從此事發生之后,國內游戲網站17173便組織玩家開展辯論,以此事分成“支持堅決打擊買贓”和“黑貨有理論”的兩派,前者認為正是買贓給盜號者提供了銷贓的溫床,而反對者則認為是人玩游戲,而不是游戲玩人,“黑貨”便宜當然就有市場了。一時之間玩家之間互相對罵,短短兩天已有上萬人參加。
運營商稱禍根源于盜號 將堅決打擊盜號行為
據記者了解,目前在網絡游戲行業中有非常嚴重的盜號現象。在一些熱門游戲中,由于玩家眾多,虛擬物品交易火熱,往往成為盜號者關注的目標。游戲中往往出現價格極低的裝備交易,這基本上來自于盜號行為,因為盜號者在得手后,為了迅速銷贓而壓低價格。很多玩家為了貪小便宜,往往心知肚明的買來,但正是這種行為卻暗地里助長了盜號的猖獗,形成了惡性循環:買贓者越多,被盜率也就越大。
針對盜號及買贓的問題,《熱血江湖》的運營商17GAME副總武雷在接受采訪時表示,盜號已經成為寄生于游戲行業的弊病,整個網絡游戲行業都深受其害。所以他認為,對于網游玩家買贓的問題,不能僅靠道德來約束,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更直接,同時,為了保障玩家利益,17GAME將采用類似手機IME編號和軟件ID號識別的技術,對每個賬號進行的所有虛擬物品交易都進行了嚴密監控。包括交易的玩家ID、時間、所在服務器以及具體物品等都會被詳盡的記錄在案。這就意味著這項技術,將為辨別玩家所進行的虛擬交易究竟是否屬于正常交易,提供了可靠的事實依據。并以交易記錄為依據,對所有盜號或參與盜號的銷贓者實施了封號。
虛擬財產應該受保護 國外已出臺相關規定
此外,針對打擊網游盜號的問題,據國內互聯網專家、中科院教授呂本富表示,他認為有必要將封號和維權區別開來,由于虛擬財產寄托在電腦空間,它的保存、流通、使用和服務商密切相關,維權具有相當的特殊性。網絡游戲處于社會邊緣地帶,出于打擊外掛和盜號的需要,游戲廠商不得不出臺封號的舉措,在沒有更好的手段打擊虛擬犯罪的前提下,封號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事情,所以有必要將兩類事情區別開來。
同時,有相關法律人士指出,虛擬財產和現實中的財產一樣,應該受到保護。相關主管部門近年來也一直在利用行政手段來維護市場環境,來保護消費者和企業的權益。但隨著網游越來越普及,僅僅依靠行政手段是不夠的,還需要司法界的積極參與。
另據記者了解,日前,韓國和日本網游界已正面出臺法律規定,規定中禁止網絡游戲中將虛擬貨幣、物品兌換成現金的行為。由“黑貨”引發的虛擬財產交易糾紛在我國究竟何去何從呢。據悉,文化部目前也正在研討關于禁止公司進行游戲虛擬財產交易的問題,估計相關政策即將出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