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4日至16日,2007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在北京展覽館舉行。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2006年軟件產業總體規模達到4800億元,已經成功超越印度。在嵌入式軟件、動漫(含網游)軟件、軟件外包業務三大動力的拉動下,我國軟件產業蓬勃發展。但我國軟件企業與國際軟件巨頭在軟博會一較高下的同時,軟件業的規模快速增長也無法掩蓋我國軟件產業國際知名品牌缺失、關鍵核心技術缺乏等發展軟肋。
6月14日至16日,由信息產業部、國家發改委、科技部和北京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2007第十一屆中國國際軟件博覽會在北京展覽館舉行,2萬平方米總體規模,500家國內外企業參展,參觀人數超過8萬人。始于1997年,歷經10年發展,已經成為我國軟件業的最高盛會之一的軟博會,不但見證了中國軟件業的發展歷程,也成為了反映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的晴雨表。在6月14日同期舉辦的中國軟件與信息服務業發展高峰論壇上,與會人士一致認為,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打造中國自有品牌,是新形勢下促進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的重要舉措。
“三劍客”閃耀軟博會
歷年軟博會不但是企業競技的舞臺,也成為地方競技的舞臺。今年共有22個省市及計劃單列市組團參展,北京、廣東、深圳、南京、濟南、重慶等省市更是以強大陣容亮相軟博會。其中,北京館以“自主創新打造中國軟件之都”、“軟件支撐首都發展,軟件服務百姓生活”作為主題,在近4千平方米的展區內展示北京軟件產業的全貌和亮點,包括北京軟件產業的基礎軟件、數字內容、信息安全的發展情況,以及依靠新型產業聯盟發展的移動城市和行業信息化建設,軟件基金重點項目,成果及其服務支撐體系。
據悉,2006年,北京、廣東、江蘇、上海和浙江軟件收入前5位地區,合計占全國的64%。在保留區域布局日趨集中等我國軟件產業發展傳統特點的同時,一些新的元素逐漸閃耀軟博會,成為我國軟件產業發展的亮點。在本次軟博會上,嵌入式軟件、動漫軟件和軟件外包業務“三劍客”相互閃耀,成為中國軟件產業發展中最耀眼的明星。
科技部原部長徐冠華院士認為,從國際上看,全球信息技術和產業發展呈現出新的趨勢:一是軟件技術正在向網絡化、構件化、平臺化的方向發展。如果能夠把握網絡化以及由此引起的重大技術變革,將有可能實現軟件創新的跨越式發展。二是信息產業全面進入結構性調整時期,加速了從硬件主導型向軟件和服務主導型的轉變。
“軟硬件融合步伐加快。基于硬件制造業的嵌入式軟件和面向行業應用的系統解決方案市場前景廣闊。目前智能化已成為電子信息產品、機電產品及自動檢測設備的主要發展方向。軟件作為這一技術和過程的核心,能促進傳統產品的升級換代,孕育出新產品。這種轉變為嵌入式軟件的發展提供了巨大的空間。”信息產業部電子信息產品管理司司長肖華說:“2006年,我國嵌入式軟件產值已達到1028億元,占整個軟件產業的21.4%,成為軟件產業新的增長點。”
肖華指出,動漫(包括網游)正成為軟件產業發展的另一個新增長點,2006年動漫軟件達到65.4億元,同比增長73.5%。網絡游戲產業為相關行業帶來的直接收入達333.2億元,是網絡游戲市場規模的5.1倍,自主研發的民族網絡游戲顯現出強勁的競爭優勢,市場規模達42.4億元,涌現出了《完美世界》、《劍俠情緣》、《夢幻西游》等原創優秀產品;截至2006年10月,全國與動漫有關的機構達到5473家,有447所大學設立了動畫專業,2006年國產電視動畫片產量已超過8萬分鐘,涌現出了一批優秀國產動畫片,并逐步走出國門,取得了良好的市場回報。廣州市副市長徐志彪介紹說,2006年廣州市網絡游戲產業產值達到19.08億元,動畫企業累計制作完成34部,超過2萬分鐘,漫畫期刊和圖書發行占全國的30%以上市場份額。去年8月,廣州市委、市政府專門成立了“廣州軟件(動漫)產業領導小組辦公室”,提出“要像抓汽車業那樣抓軟件業”,到2010年,要使動漫產業初具規模,產值達到70億元,軟件和動漫從業人員超過20萬人。
軟件外包業務正成為中國軟件產業進軍世界的突破口,2006年,軟件外包出口20億美元,占整個出口額的1/3,一批專注出口外包業務的企業,如東軟集團、中訊、大連華信、大連海輝、中軟國際、軟通動力、西安炎興、浙大網新等快速成長,出口群體逐漸形成,外包層次不斷提升。自主知識產權軟件產品出口進一步增多,利潤率也有所提高。方正集團的激光照排系統出口美國、英國和中國香港,占中文報業市場的90%;永中Office產品已成功進入日本、北美及非洲市場;用友的企業管理軟件已進入東南亞市場;瑞星等殺毒軟件進入日本市場。“軟件外包作為信息技術和專業分工高度發展的產物,加深了在全球范圍內信息產業領域的分工合作,目前全球的軟件產值已經有1/3通過外包完成。全球信息產業調整,加上服務體系全球化,給我國軟件產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機遇。”徐冠華說。
整體規模超越印度
作為信息產業的核心,軟件產業已經成為國家優先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先導產業,在優化經濟結構、推進信息化建設和維護信息安全等方面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歷經20余年的發展,我國的軟件產業也不負重托,迎來了高速增長期。
信息產業部提供的數據顯示,我國軟件產業規模呈現出井噴式增長。2001年,全國軟件產業規模796億元,2006年,軟件產業收入已經達到4800億元,年復合增長率43.2%,整體產業規模已經超越亞洲另一軟件產業大國印度。我國軟件產業占世界市場的份額,從2001年的1.5%增加到2006年的7.1%。出口由2001年的7.2億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60.6億美元,增加了47倍。
產業規模的持續擴大帶來的是企業實力顯著增強和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截至2007年4月,累計認定軟件企業16724家,2006年上千人的軟件企業約80家,軟件銷售收入超10億元的企業由2002年的12家增加到2006年的35家,軟件銷售收入上億元的企業達到396家。2006年度國家規劃布局內重點軟件企業152家,其中上億元企業69家。截止去年年底,通過CMM/CMMI 2-5級評估的有448家,其中通過CMM5/CMMI5的有38家企業。軟件從業人員129萬人,累計登記備案軟件產品近4萬個。2006年軟件產品收入占總收入比重27%,同比下降3個百分點,軟件服務和系統集成、嵌入式軟件所占比重分別為22%、28%和21%,同比提高2個百分點。軟件與信息外包服務步入快速發展階段,服務外包出口達7億美元,盡管所占比重不高,但增長潛力初步顯現。11個國家軟件產業基地和6個國家軟件出口基地實現軟件銷售收入約2000億元,占全國軟件收入的41.7%。軟件產業正在成為信息產業和國民經濟發展新的經濟增長點。
軟件產業軟肋不容忽視
作為歷屆軟博會的一大亮點,中國軟件企業與國際軟件巨頭在軟博會上的同臺競技一直為業界所津津樂道。本屆軟博會也不例外,走進軟博會的展覽館,中國軍團的展臺與國際軟件巨頭的展臺相比,無論是布置、規模還是氣勢,都絲毫不遜色。
中軟、用友、東軟、浪潮、金蝶、超圖……眾多的國產軟件廠商亮相軟博會,大有對微軟、IBM、谷歌、摩托羅拉等跨國企業巨頭形成合圍之勢。但這種數量上的優勢并不能掩蓋中國軟件業缺乏國際知名品牌等軟肋。
業內人士指出,中國軟件產業和企業與國際軟件巨頭相比仍有巨大差距,在全球軟件產業規模達到8235億美元份額中,美國、西歐、日本占全球市場份額分別是39%、29.5%和10.4%。單個企業年收入差距也比較大,2005年SAP、Oracle年收入都超過100億美元,微軟凈收益超過350億美元,IBM軟件收入接近650億美元。
“中國軟件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依然是產業和企業規模偏小;關鍵核心技術缺乏;市場帶動作用不足;軟件人才結構性矛盾突出;支撐產業發展的公共服務體系不完善;管理體制需要進一步理順等方面。”北京大學軟件與微電子學院院長陳鐘說:“中國軟件企業要做大做強,必須加強前沿技術研究和基礎軟件開發,創中國自有的軟件品牌,這樣才能增強軟件產業核心競爭力。”
“我國軟件產業經過20多年的創業發展,現在已經具備了相應的基礎,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相信中國軟件產業將會在用戶、政府及社會各界支持下加速發展,可以預見中國軟件領域將會涌現出一些世界級的廠商和服務商,中國軟件產業將在全球軟件產業中崛起,誕生中國的世界知名軟件品牌。”中國軟件行業協會副理事長王文京說。
軟博會:凸顯中國軟件業發展軟肋
2008-03-11 14:57 中國質量萬里行 何必
相關新聞: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小米估值遭質疑 雷軍放言要進財富500強
- 2百度訴360搜索抄襲百度站長平臺 索賠50萬元
- 3iPhone5丟失異地現身 蘋果售后疑成"銷贓
- 4垂直B2C艱難:動蕩不斷 依托京東天貓受擠壓
- 5財經觀察:電商為何主動要求被征稅?
- 6樂視網稱夏普“自作多情” 信披遭質疑
- 7福布斯:不思進取將讓蘋果重溫當年PC市場悲劇
- 8電商立法列入日程:工商總局召集12企業摸底
- 9工商總局:《電子商務法》已列入立法日程
- 10奧巴馬機密手機曝光 造價1800萬美元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