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統計報告稱,截至2007年6月30日,我國網民總數已達到1.62億。其中,21.5%的網民使用網絡購物,在線交易市場保守估計在400億元左右,C2C(個人對個人)的交易額也有150億元。網上交易市場規模迅速膨脹,逃稅問題不容小視。業內人士推算,如按幾大主要拍賣網站的成交額匡算,全國僅C2C交易逃掉的稅收總金額就近1億元。
日前,一位在網上開店的朋友告訴記者:“網絡商店既省去了鋪位租金、廣告宣傳等費用,又投入少產出多,性價比非常高。”
這位朋友還告訴記者,在網上開店,既不用到工商部門辦理相關執照,也不用考慮納稅的問題。租用一個100兆的空間費用一年只需100-200元左右。這樣的空間已可滿足開設一個擁有產品介紹、電子郵箱、用戶論壇等較為正式的電子商店所需。而且互聯網還具有廣泛且低廉的廣告宣傳優點。
問起收益,做得如魚得水的這位網上老板興奮地說:“生意好的時候,月收入都在萬元左右,差一點也有三四千元。”
“你知道利潤主要在哪里嗎?這其中稅收起了關鍵作用。如果在現實中,除去要交的租金外,還需要支付各種稅費。但在網上開店,這些都可以省掉!”朋友不無得意地透露道。
多數網店無票營業
近幾年,電子商務快速發展,更多的人開始嘗試網上交易方式。不少消費者如今已經過上了網絡購物的便利生活。然而,網上交易中稅收法律和制度的缺失問題隨之也越來越明顯地暴露出來。由于網上交易是數字和無紙操作,也為交易雙方隱蔽交易內容、逃逸納稅義務提供了可乘之機。在網上購物,幾乎很少有賣家主動提供發票。網上開店,不需要到工商局登記申請營業執照,沒有人監管,不用交店鋪租金,而其中最吸引人,也許不為大多數人所注意的地方在于——不用繳稅。
據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最新發布的統計報告稱,截至2007年6月30日,我國網民總數達到1.62億,僅次于美國的2.11億。其中,21.5%的網民使用網絡購物,在線交易市場保守估計在400億元左右,C2C(個人對個人)的交易額也有150億元。
大型購物網站淘寶網近期發布的《2007年上半年淘寶網購物報告》顯示:淘寶網2007年上半年的總成交額突破157億人民幣,接近2006年淘寶網全年成交額(169億人民幣)。據統計,淘寶網一天的人流量相當于近600個沃爾瑪、家樂福那樣的大賣場。
一個讓ebay易趣員工頗為自豪的說法是:每5分鐘就有一幅國畫被賣掉,每3分鐘有一架照相機被賣掉,每1分鐘有一部手機被賣掉,每10秒鐘有一件T恤衫會被賣掉,每4秒鐘就有一個新會員加入。
事實上,除了淘寶網和易趣網外,給買賣雙方提供交易平臺的著名網站還有雅寶,甚至阿里巴巴、ebay等總部在國外的頂級C2C網站也參與到中國廣闊的個人網上交易上來。
網上交易市場規模迅速膨脹的速度讓人咋舌,這其中逃稅的數量也自然大得驚人。業內人士推算,如按幾大主要拍賣網站的成交額匡算,全國僅C2C交易逃掉的稅收總金額就近1億元。
記者隨機詢問了在淘寶網開店的10位店主,在交易后可否開具發票,結果有9人表示無法開具,其中一位坦然表示:“我們賺的也就是點稅收差價,如果開發票肯定不是這個價了。”一位經營車飾用品的店主則告訴記者,可以給記者她在其他商場購物的發票,反正如果你報銷這個也是可以用的。同時,令記者驚訝的是,這10位店主,有7位在現實中都有自己的實體店。“我的實體店在中關村,在網上開店是為了多一個銷售渠道,還能避一些稅。”一痊店主實話實說。
據了解,我國稅法規定,網上銷售新貨的生產經營型企業應繳17%的增值稅。而從事買進賣出,包括買進的是舊貨,賣出的也是舊貨的店家也要繳納增值稅,這些交易一律按4%的征收率減半征收增值稅,且不得抵扣進項稅額。
但是,由于我國相關的增值稅法規中明確載有“個人銷售其使用過的舊貨免稅”的條款,所以很多有著實體店的經營者也將“戰場”轉移到網上來,聲稱自己是個人賣家。甚至還有一些企業也在拍賣網站上以個人名義注冊,打著個人對個人的旗號,其實進行的是企業對個人的交易,以達到逃稅的目的。
網上逃稅引發的沖擊波
盡管部分網上店主正在享受著“不用交稅的快感”,2007年7月,一場官司還是讓他們感到有些心驚肉跳:7月13日,全國首例個人利用淘寶網交易逃稅案一審宣判,被告人張某借公司名義在淘寶網上賣出近290萬元含稅商品,被上海普陀法院一審判處有期徒刑2年,緩刑2年,并處罰金6萬元。
據悉,張某是一家市場策劃公司的經理,她發現網上交易不僅便宜,更重要的是可不提供發票、不繳稅。張某起初以公司的名義在淘寶網注冊了一個虛擬店鋪,主要經營嬰兒用品。生意做大后,本人開了一個網頁專賣嬰兒用品,設立了私人的銀行賬戶來進行交易。
去年6月到12月,張某的交易額達到500多萬元,其中含稅金額近290萬元,應繳納11萬余元稅款。然而,張某稅款分文未交。巧合的是,公安機關查辦的另一起案件中,張某及公司的逃稅行為被牽扯出來,檢察機關隨后以涉嫌偷稅罪提起公訴。
網上逃稅第一案,引發了業內對電子商務、尤其是個人電子商務稅收問題的關注。網上交易是否該繳稅、怎么繳、繳多少,征稅是否又會讓C2C網上交易遭受打擊?這都成為人們思考的問題。
淘寶網的公關經理陶然告訴記者,對于個人賣家,由于國家尚無相關征稅的硬性規定,網站只能在等待國家的相關政策法規出臺的同時,號召個人賣家主動納稅。在淘寶網超過100萬的賣家中,個人用戶占了絕大多數,但只能在簽訂用戶協議的時候以及交易過程中提醒他們自覺納稅。淘寶網在其服務協議中寫有:“用戶因進行交易、獲取有償服務或接觸淘寶網服務器而發生的所有應納稅賦,由用戶負責支付。同時,為鼓勵賣家納稅,保障消費者權益,淘寶網會提醒買家在購買東西時盡量索要發票。”
事實上商務部在2006年4月份出臺的《商務部關于網上交易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并沒有對網上交易征稅的明確規定,這種局面造成的后果是,網上交易稅收的流失,甚至有人在從事網上交易的同時,將實體銷售收入轉移到網上避稅。消費者購物遭受了不公正待遇,網上交易的體驗感和滿意度的喪失,影響的將是整個網上交易產業。
據了解,目前工商部門對網上商場的監管還只限于備案登記和電子認證。盡管國家工商總局授權頒發的《經營性網站備案登記管理暫行辦法》明確指出,利用網站進行網上交易的;利用網站發布廣告或商業信息的;利用網站為他人網上交易提供交易平臺或其他服務的;法律法規規定的其他經營行為,這四種以營利為目的的經營活動需備案登記。但工商管理部門人士告訴記者,目前對個人開辦網絡商店還難以做到全面監管。
網上交易征稅尚待時日
西安交通大學電子商務研究所所長李琪教授表示,應該承認,要有效地監控管理網上交易納稅非常困難。目前從事網絡交易的企業和個人數以千萬計,監管成本非常高。網絡交易的交易金額、手段更難以統計。最難監管的是C2C,因為很多個人并未進行工商登記注冊,納稅主體很難確定,交易內容和方式多種多樣,企業地點、經營方式、交易手段都具有隱蔽性,納稅金額的計取和征收困難。客觀地講,目前國內稅收體系及其征管,尚不足以對電子商務進行成熟和有效的管理。比如現行征管是在手工填報、人工處理的基礎上進行的,而電子商務運行模式和線下交易有很大差別。與此同時,由于互聯網無國界區域之分,可以設想任何一個稅收征管部門,都能宣稱對其有稅收管轄權,因此當一項交易跨境發生時,應由哪個地區的稅務機關征稅,目前還難以確定。這是一個需要動員通訊、電子、稅務、銀行、審計等各個部門協同作戰的浩大工程。雖然近幾年我國制定了《關于加快電子商務發展的若干意見》、《電子商務發展“十一五”規劃》、《關于網上交易的指導意見》等具體文件,但都沒有一個具體的“稅”字,更難談執行。美國國會《互聯網免稅法案》對網上銷售也做出了免稅規定,而中國對此目前還沒有制定出相應的稅法,因而還存在監管真空。
李琪教授認為,盡管目前對網上交易征稅為時尚早,但這并不表示永遠不需要征稅,最核心的問題就是公平與效益的問題,如果符合條件不納稅,就意味著對其他人不公平。目前我國的電子商務還處在探索階段,相關政府部門應從產業競爭力的角度著眼,研究試點緩慢推行,再出臺可操作性的政策。
網上練攤: 稅收真空的天堂?
2008-03-11 14:57 《中國質量萬里行》 辛國奇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小米估值遭質疑 雷軍放言要進財富500強
- 2百度訴360搜索抄襲百度站長平臺 索賠50萬元
- 3iPhone5丟失異地現身 蘋果售后疑成"銷贓
- 4垂直B2C艱難:動蕩不斷 依托京東天貓受擠壓
- 5財經觀察:電商為何主動要求被征稅?
- 6樂視網稱夏普“自作多情” 信披遭質疑
- 7福布斯:不思進取將讓蘋果重溫當年PC市場悲劇
- 8電商立法列入日程:工商總局召集12企業摸底
- 9工商總局:《電子商務法》已列入立法日程
- 10奧巴馬機密手機曝光 造價1800萬美元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