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也就在幾年前,我們會坐在沙發上看電視,在軟皮本上寫日記,把相片放到相框里。我們聽廣播,到K房里唱歌,周末和朋友聚會,對遠方的愛情和友情漸漸流逝無可奈何。后來,忽然有一天,一種叫網絡日志的東西開始盛行。你可以選擇一個優美的空間,噼里啪啦地敞開心扉地敘事或記錄瑣碎人生,可以把自己的襁褓留念照和今天上午剛剛咔嚓照的照片統統搬上去,可以播放自己唱的歌曲,上周生日party的DV,有熟識或半生不熟或者素未謀面的朋友們關注著你的喜怒哀樂。世界仿佛變小了,生活的空間卻更大了。博客站點為大家提供了一個交流的平臺,有越來越多的人投身到博客大軍中來。
有人一天要寫三四次博客,有人非常不習慣博客主頁打不開的日子,有人冒著被老板開除的危險,也要在博客上寫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我有個朋友是個文藝小青年,他說他有五個博客:第一個是生活記錄,供朋友交流,聯絡感情;第二個是專業博客,用來和同行交流,一邊學習別人一邊推銷自己;第三個是筆記博客,用來收集在上網過程中發現的一些知識和觀點;第四個是攝影博客,專門放置自己和其他攝影發燒友們的攝影作品;第五個是理財博客,主要在財經論壇上和別人討論理財心得和信息……
新浪作為愛博人士青睞的網站之一,造就了一批博客紅人,它讓明星更加耀眼,有明星潛質的草根們也過了一回明星癮。新浪博客首頁每日都涌現著因為點擊率飆高而迅速躥紅的明星和草根。雖然有些吸引人關注的方式、有些驚世駭俗,比如脫衣或熱舞,但是在這個眼球經濟時代,另類的行為的確是關注度的最佳保證。一批隱藏在大眾傳媒的背后的新貴人物也遮遮掩掩地登場,他們很多是年輕、多金而且有著明星般的外表。在他們的博客上,你看不到他們的工作、家庭,有的只是貴族的情調和閑適的生活,他們的身世之謎掀起了一場全民競猜運動。停留在新浪博客首頁,即使是不開音箱不戴耳麥也感到滿耳的喧囂,仿佛早晨穿過人聲鼎沸的菜市場,不過王婆不再賣瓜,改賣人而已。
“沉默的大多數”不再沉默,精英掌握話語權的時代漸行漸遠,不知到底是民主的進步還是浮躁的升級?
有人說網絡生活是一場孤獨的狂歡,有人曬私生活,有人曬工資。當大家互相看不見的時候,安全感加強,傾訴的愿望就格外強烈。就如你不愿對親朋好友說的心事,卻會死死抓住酒吧里剛剛遇到的一個素不相識的異鄉人。但網絡畢竟不是私人領地,博客也不是隨性的自語。在一篇博文上,我曾經看過這樣一段話:“東西發在網上,就像穿了一件沒有扣子的衣服。努力用手摁住,但一不留神就會被風吹開。有時候感到自己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寫字隱隱晦晦,不知道別人看到的這個我,是不是真的我?”這段話很生動地描述了寫博客人的心態:寫,是為了受到關注或者關心;不寫,是因為怕隱私遭受窺視。很多人幾經掙扎,最后有的只是游記,工作計劃,享受,興趣,友情,愛情,笑話,假大空的自嘲內省和無數轉載爛了的文字。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博客是人的虛擬的第二張臉,和真實的面孔一樣需要涂脂抹粉后笑臉迎人。
在壓力有增無減的現代社會,人與人之間的親密關系正在慢慢疏離,但歸根結底人是群居動物,有人需要傾訴,有人需要傾聽。博客不但是表達的平臺,也是聚眾的手段,博客很少是孤立存在的,友情鏈接、評論把一個個博客串聯起來,形成一個個有凝聚力的人際圈子。
假如你想了解一個人,只要看看他博客上鏈接的朋友,對他的學歷、工作、社交圈就可以明了一二。博客適合深閱讀,素不相識的人可以省略掉年齡籍貫之類的寒暄,直接進入深層次的交流。身邊有不少人因為博客相識,因為興趣相投或彼此欣賞成為朋友。因此,也有人認為,博客是繼手機、QQ、郵箱之后,新的一種重要社交工具。
總之,博客對于現代生活的意義已經遠超出網絡日志的范疇,從某種程度上說,它是現實生活和網絡的奇妙交匯。從被稱為博客元年的2005年至今,博客用戶已經突破1000萬,不論是表達還是回應,做秀還是冷眼旁觀,任何一個網民都不可避免的參與到這場聲勢浩大的博客運動中來。
博客:信息時代的社交新寵
2008-03-11 14:57 《中國質量萬里行》 陳丹青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0人評論,點擊查看
請自覺遵守互聯網相關的政策法規,嚴禁發布色情、暴力、反動的言論。







用戶名:
密碼:
驗證碼:
匿名?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小米估值遭質疑 雷軍放言要進財富500強
- 2百度訴360搜索抄襲百度站長平臺 索賠50萬元
- 3iPhone5丟失異地現身 蘋果售后疑成"銷贓
- 4垂直B2C艱難:動蕩不斷 依托京東天貓受擠壓
- 5財經觀察:電商為何主動要求被征稅?
- 6樂視網稱夏普“自作多情” 信披遭質疑
- 7福布斯:不思進取將讓蘋果重溫當年PC市場悲劇
- 8電商立法列入日程:工商總局召集12企業摸底
- 9工商總局:《電子商務法》已列入立法日程
- 10奧巴馬機密手機曝光 造價1800萬美元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