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福州市市民林先生向本報記者反映稱,新近購買的手機號碼經常接到一些陌生來電,聲稱找該號碼的原使用者,給他的生活帶來煩惱。此前購買該號碼時,通信運營商并未告知該號碼是曾經被使用過的二手號碼。
記者調查了解到,隨著通信行業的發展,有關二手號碼引發的消費糾紛逐漸增多,通信運營商銷售二手號碼要不要明示、能否優惠,由此給消費者造成的損失是否應賠償等問題,引起各界關注。
買到二手號碼頻遭騷擾
據了解,二手號碼是指曾被使用過的固定電話或手機號碼。當固定電話或手機用戶在欠費或停機超過規定天數后,通信運營商要回收該號碼并銷戶。經過規定的冷號處理時限后,該號碼可進行資源再利用即再次投入市場銷售。
林先生告訴記者,當初在購買手機號碼時,代理商和手機號碼卡上均沒有說明該號碼是新的還是之前已被人使用過的二手號碼,“經常有找原機主的陌生電話打進來后我才知道,這個號碼以前被使用過。這對我造成經濟和精神上的損失,通信運營商應該予以賠償。”林先生說。
福州市某通信公司表示,手機號碼是資源,在銷戶后經過規定的冷號處理時限,可進行資源再利用,該公司的做法符合號碼資源再利用的規定。但考慮到客戶滿意度,該公司可免費為林先生更換一張手機號碼卡,至于其他賠償則沒有法律依據,因此不予考慮。
通信運營商事先不告知
事實上,與林先生有著同樣遭遇的市民不在少數。采訪中,一些曾購買了二手號碼的消費者告訴記者,在購買手機號碼或安裝固定電話時,通信運營商事先不告知該號碼是否曾被使用過,導致消費者長期受到陌生電話的騷擾。
福州市市民李先生告訴記者,今年9月他購買了一張手機號碼卡,9月30日充值開通后,不斷有垃圾短信對他的手機進行“轟炸”。這些短信中有代辦學歷、消費旅游、買房信息等,這讓李先生苦惱不已。李先生向通信運營商客服部門反映后才得知,該手機號碼屬于被重新啟用的二手號碼。
記者了解到,消費者購買到的二手號碼中,有的是企業登記使用過的,有的是公開的售后服務電話,重新啟用后給消費者造成不便。一部分買到二手號碼的消費者還遭遇亂收費,原因是該號碼的原用戶曾經定制過一些增值業務套餐,銷戶時沒有及時取消或過濾,當該號碼被重新啟用后,增值業務運營商仍舊對其收費,而新用戶卻不知情。
不進行明示涉嫌侵權
福建省消費者權益保護委員會投訴部副主任許歆認為,《消費者權益保護法》規定,消費者享有知悉其購買、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服務的真實情況的權利。通信運營商為消費者提供服務時,沒有告知電話號碼曾被使用過的真實情況,侵犯了消費者的知情權,應承擔相應責任。
為充分保障消費者的知情權,許歆建議通信運營商在銷售時,像二手汽車、二手家電一樣,設立二手號碼專柜,將其與原始號碼區分開來,這樣購買者一目了然,避免了事后爭議。其次,通信運營商可以設置優惠條件,如購買二手號碼享受比原始號碼更多的優惠,以促進二手號碼流通。第三,通信運營商在銷售二手號碼時,應對該號碼原先定制的增值業務或各類資費套餐進行清理,對垃圾短信進行過濾,避免新用戶受騷擾,經濟上受損失。
11月4日,福建寬達律師事務所律師白奇龍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消費者因購買到二手號碼而遭受騷擾,要求通信運營商賠償經濟損失、精神損害撫慰金,并無法律依據。但通信運營商在向消費者銷售電話號碼時,應明確告知該號碼是否二手號碼,如果未告知,應無條件接受消費者更換號碼的要求。
■相關案例
新裝電話是二手號碼用戶索賠一審被駁回
去年9月,福州市市民張女士向某通信運營商申請安裝了一部固定電話。電話裝了沒幾天,她頻頻接到陌生電話的騷擾。張女士到通信運營商營業廳查詢后發現,她新裝電話的號碼是二手號碼。隨后,張女士將某通信運營商訴至福州市臺江區人民法院,要求退還固定電話裝機材料費及手續費共58元,同時賠償經濟損失2000元、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元。
某通信運營商在法庭上辯稱,根據有關規定,電話號碼冷號處理時限最短為90日。張女士使用的固定電話號碼已經于2007年6月14日注銷,于同年9月19日重新啟用,已經超過90天冷號處理時限的規定。因此,其在合同履行過程中不存在違約行為,不應承擔責任。
法院審理后認為,某通信運營商為張女士提供服務時,沒有告知張女士電話號碼被使用過的真實情況,侵犯了張女士的知情權,應承擔相應責任。庭審中,某通信運營商表示愿意為張女士更換新的電話號碼,張女士表示同意,因此法院予以照準。但對張女士提出的要求賠償精神損害撫慰金3000元的訴求,因沒有法律依據,法院不予支持。同時,張女士不能證明其因使用該號碼而造成經濟損失,因此對其賠償2000元經濟損失金的訴求也不予支持。今年10月初,臺江區法院一審判決駁回了張女士的訴訟請求。目前,此判決已生效。
有關人士認為:銷售二手號碼未明示涉嫌侵權
2008-11-07 15:38 中國消費者報 曾寒冰 張文章
相關新聞:
- ·http://img1.gtimg.com/tech/pics/hv1/164/228/1352/87972104.jp
- ·http://img1.gtimg.com/tech/pics/hv1/72/92/1351/87872307.jpg
- ·A股新故事:3D打印接力TMT掀投資狂潮
- ·日本科技企業轉型新路:以企業級業務進軍大陸
- ·易觀:打車應用市場面臨重新洗牌 巨頭已涉足
- ·Android新主管:Android和Chrome短期內將共存
- ·《紐約時報》:臺灣消費電子業的創新困局
- ·本周大事前瞻:Google I/O大會召開 騰訊新浪發布財報
- ·Google+苦于吸引品牌商 部分品牌疏于更新
- ·蘋果低頭:iPhone可全新機更換
上一篇:山寨手機質量保修現狀堪憂
下一篇:長虹手機問題廣告已停播
贊助商鏈接
網友評論
已有0人評論,點擊查看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小米估值遭質疑 雷軍放言要進財富500強
- 2百度訴360搜索抄襲百度站長平臺 索賠50萬元
- 3iPhone5丟失異地現身 蘋果售后疑成"銷贓
- 4垂直B2C艱難:動蕩不斷 依托京東天貓受擠壓
- 5財經觀察:電商為何主動要求被征稅?
- 6樂視網稱夏普“自作多情” 信披遭質疑
- 7福布斯:不思進取將讓蘋果重溫當年PC市場悲劇
- 8電商立法列入日程:工商總局召集12企業摸底
- 9工商總局:《電子商務法》已列入立法日程
- 10奧巴馬機密手機曝光 造價1800萬美元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