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寨,現在已經成了生活中無法不提及的話題。這個最初發軔于民間IT的產業,由小作坊起步,通過克隆、仿制等手段,其產品能達到和正規名牌產品外觀相似,但功能更強大、性價比更高,因此頗有市場競爭力。短短一兩年,山寨手機甚至已經形成強大的市場,和外資品牌、國產手機等三足鼎立。
不過,盡管由于低價、漂亮外觀和功能強悍等原因,山寨手機成為很多消費者青睞的對象并形成了較大的市場,但山寨機的各種負面事件也層出不窮。售后無法保證、手機電池爆炸、甚至遭遇“吸金”陷阱……近日來發生的一些山寨機案例,讓我們不得不給消費者提個醒:使用山寨機,你得悠著點。
1 用山寨手機話費莫名被狂扣
近日市民李先生向本報投訴,稱自己剛剛充值了50元話費,可沒用上兩天,僅打了很少電話,卻被告知已經欠費。隨后他撥打運營商的客服電話查詢,經查后被告知,李先生自己定制了一些需要收費的增值服務項目。 李先生驚訝地表示,他自己從未定制過任何信息服務。
工作人員在詢問他使用手機情況后表示,極有可能是他使用了山寨機中的一些設置,結果手機自動定制了某些信息服務,導致話費被吞食。李先生也回憶起在使用手機時,確實收到過一些莫名其妙的SP回復短信。 記者在調查中發現,與李先生一樣遭遇“吸金”陷阱的消費者,大有人在。
王先生買了一部山寨手機,使用相冊功能,隨即收到一條短信,稱“已訂閱了××手機游戲下載服務,功能費5元/月”,一查話費余額后,果然被扣5元。類似陷阱的設置五花八門,讓人防不勝防。不少山寨手機的常用功能背后,都潛伏著類似陷阱,而且都會莫名其妙地定制SP商信息業務而被收費。
2 專業人士:吸金陷阱是早就內置好的
太升南路一專賣山寨手機的老板告訴記者,其實他們也知道有的山寨機存在這種情況,但對他們而言“只管賣,管不了有沒有陷阱”。“進貨的時候不知道是不是存在這種問題,我們只管做工、價格、功能全、能賺錢,至于人家買走以后會不會遇到吸金陷阱就不是我們的事了,反正不是手機質量問題。而且這些亂收的費用我們又收不到,要找只有找生產廠家。”他如是說。
某運營商內部人士表示,這些會吞食話費的手機陷阱,通常是山寨手機生產廠商與SP公司聯手設置的。在手機生產過程中,SP公司的軟件就已經內置到手機中。消費者只要一按鍵,打開手機的某個菜單,手機就會偷偷發送出短信與SP公司取得數據互換。據了解,設置這種陷阱的技術并不復雜,只要能做到短信的后臺發送就可以了。發送出去的短信與SP公司系統產生數據交互,SP公司即可進行費用的扣除。
此前,有關方面曾有明文規定,要求SP服務必須要進行二次確認才能成交,以起到提示消費者的作用,但在現實中,二次確認也是可以偽造的,不法手機生產商和SP公司利用一些軟件就可以單方完成這個過程。顯然,要徹底避免掉入這種消費陷阱的唯一辦法,就是不用山寨機。
3 算算售后賬 山寨機并不省錢
很多人買山寨機都是沖著低價去的,但仔細算算未必便宜:除了“吞食話費”,山寨機的售后也很成問題。一旦出現問題,很可能找不到地方修,只能廢棄。如果算上這筆售后賬,用山寨機并不見得劃算。
記者的朋友張小姐曾花1000元買了一部高仿“蘋果”,外表很酷。可用了一段時間,張小姐越來越難以忍受:首先,鈴音音量過大,經常把自己和別人嚇一跳,手機振動的聲音同樣很大,放在桌上,明顯感覺桌子都在動。其次是照相功能不好,像素極低,拍出來的照片模糊一團。因此,拍照功能基本閑置不用。另外,這部山寨手機無法接收彩信。要是有彩信發來,點開后會有一個提醒“是否下載長度為***的信息”,點擊“是”,最后仍然是“無法下載信息”。不能照相、收不到彩信,這些遺憾張小姐都忍了。可有天給手機充電時,一不小心扯斷了充電器的電線,接不上,到太升路找了半天,也沒找到同樣的充電器。“這種山寨機只有到當初買的地方,才有可能買到配件。”可那里的老板早就換了。想起這部山寨機帶來的種種麻煩,張小姐終于下定決心:“換!再也不貪新鮮用山寨了!”這部山寨手機,僅僅用了兩個月。
據了解,山寨機廠家絕大部分是小生產企業,甚至地下小作坊。本身沒有經過任何國家相關部門認證,質量無法保證,用幾天就壞很正常。不少選擇山寨機的消費者盡管知道這一點,但在購買時卻抱有僥幸心理,默認了山寨機沒有售后的事實:“價格那么便宜,廠商不提供售后也正常。正規品牌的售后也不見得就很好,修手機的錢都夠我重新買個山寨機了,買了山寨機出了問題就自認倒霉。”據了解,山寨機無法保證售后的情況有幾種:一是銷售人員不提供有效交易憑證,消費者找上門時不認賬;二是小銷售門點時常變動,消費者找其維修時,店面已經易主;三是銷售商雖承諾保修,但因山寨機所使用配件雜亂,找不到合適配件更換維修等等。
4 又出爆炸事件 山寨機電池有點玄
近日,又一則手機爆炸事件出現:4月初在韶關,一名駕駛摩托車的林姓男子腰間突然發生爆炸,強大的沖力將該男子掀倒在地,身上還燃起了大火,最后才發現始作俑者是自己腰間懸掛的一部山寨手機。經技術人員從照片和文字描述上分析,林先生使用的手機存在著許多疑點,極有可能是不法商家將舊機主板和新外殼組裝成的‘翻新機’,質量完全沒有保證。”而且他使用的是兼容電池。也就是說,這起爆炸事件的罪魁禍首就是電池。“手機本身是不可能在沒有外力的情況下爆炸的,就如只有彈頭沒有火藥一樣。質量不好的手機電池有可能因為短路或者瞬間電流過大等原因,導致手機電路著火發生爆炸。”
據業內人士介紹,山寨手機的電池常用一些劣質材料,比如在殼體材料上,正規的廠商使用鋁合金,而山寨機電池殼體材料一般為鐵,沒有很好的電器保護,容易爆炸。所以業內人士也提醒消費者:“最好不要貪圖便宜購買所謂的‘水貨’、‘山寨機’,最好到品牌授權經銷商處購買行貨產品。另外,充電器、電池等配件一定要用原裝產品。這樣不僅品質能得到保證,而且安全性要高得多。
工信部抽查 手機內置吸費行為
據《南方都市報》報道,日前,工信部對近期消費者反映較多的手機內置增值業務的服務和收費行為展開抽查行動,對73部手機終端內置的46家增值電信企業的585項增值業務進行了抽樣檢查。在此次抽查中,工信部發現有4項手機內置增值業務使用不正常,但總體合格率為99%。盡管不少切身體會過山寨機吸費問題的消費者對此結果并不滿意,但也有業內人士表示,工信部的抽檢結果有積極意義,“工信部暫停了幾家SP的業務,也就是說一拳頭打在了山寨機吸費產業鏈的源頭上。”該人士認為,更重要的是工信部會否持續加大力度對該問題進行追蹤和解決。
通信行業咨詢師楊群認為,內置吸費行為最終傷害到的將是山寨機自己。“如果輿論的聲音足夠大,山寨機很有可能因為吸費問題墜入萬劫不復的境地。”他認為,購買山寨機的人群,有很大一部分屬于低收入階層,本身對價格、消費的敏感度都非常強。“他們對于手機本身的功能不太了解,若動輒產生上百甚至幾百元的資費,使得這些人最終對山寨機敬而遠之。”
“吸費問題愈演愈烈,消費者不會無動于衷。”一位了解該產業鏈內部運作的人士說,部分SP把目光放在規模龐大的雜牌手機、水貨手機、雜牌仿冒手機、翻新拼裝手機上。“SP會開給山寨廠商相對豐厚的利潤回報,例如所得五五分成,山寨機本來就是賺快錢的行業,有大量的商家趨之若鶩。”
使用山寨手機 話費蹊蹺被扣
本報4月29日曾報道,金牛區消協最近接到多起因為購買“山寨”機引起的投訴,比如手機自動上網和下載、更換鈴聲等問題,讓消費者的話費莫名其妙被扣除。金牛區消協昨發布消費警示提醒,購買手機應到正規商店,并索要保修卡和發票。
市民劉先生反映,他在某二手手機市場花830元購買了一部雙卡雙待手機。當他對剛剛買的手機進行調試時,卻頻頻收到手機上網、扣除話費的信息,劉先生急忙停止操作。經查詢,剛充進的50元話費被扣除了十余元。劉先生急忙找到商家詢問,卻被告知,這是因手機中的內設軟件所致。劉先生要求退貨,商家卻以是操作不當,并無質量問題而拒絕。
新 聞
推薦排行熱點
- 1小米估值遭質疑 雷軍放言要進財富500強
- 2百度訴360搜索抄襲百度站長平臺 索賠50萬元
- 3iPhone5丟失異地現身 蘋果售后疑成"銷贓
- 4垂直B2C艱難:動蕩不斷 依托京東天貓受擠壓
- 5財經觀察:電商為何主動要求被征稅?
- 6樂視網稱夏普“自作多情” 信披遭質疑
- 7福布斯:不思進取將讓蘋果重溫當年PC市場悲劇
- 8電商立法列入日程:工商總局召集12企業摸底
- 9工商總局:《電子商務法》已列入立法日程
- 10奧巴馬機密手機曝光 造價1800萬美元百毒不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