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動通信,不是移動“收費”!
主持人(李小萌):
新的一周歡迎來到《新聞1+1》。
節目一上來先提一個問題,我們國家什么行業的用戶數堪稱世界第一。2009年我們的手機用戶達到7.5個億,拿中國移動來講,即便是春節期間我們每個人動動手指頭發幾太短信,就可以給中國移動創造十幾個億,甚至更多的價值,所以說這個手機用戶是手機運營商真正的上帝,但是作為上帝,我們是否得到了應有的對待呢?
(播放短片)
李強(北京移動手機用戶):
扣了我132.3元的彩信費。
小馬(上海移動手機用戶):
我睡覺的時候它也在扣我錢。
黃先生(海南移動手機用戶):
我打7個電話就多收了2塊多。
解說:
為什么一個小小的手機會不斷地給越來越多的人帶來煩惱?手機花費到底還有多少貓膩被掩蓋,這是很多消費者發出的疑問。
賈伯領(上海移動手機用戶):
心疼啊,這都是花錢啊,一個月幾百塊錢,而且又沒有使用過(ENT上網)。
解說:
這個清單到底準不準確,記者和賈伯領一起做了實驗,手機關機,拔下手機卡,并由記者來保管,但是后來打印出的GPRS流量計費詳單卻顯示,就在記者保管手機卡的這段時間里,賈伯領的手機仍然產生了14.34元的GPRS流量費,對此上海移動通訊會如何解釋呢?
手機用戶:
為什么我手機上管了(ENT上網接入點),你們那里也關了(ENT上網接入點),雙重都關了,為什么還要扣費?
上海移動10086 137號客服專員:
我已經跟您說了,因為軟件的原因我們確實無法保證的。
解說:
事實上,像賈伯領一樣關機后莫名其妙地仍然被扣GPRS流量費的手機用戶遠不在少數。
小馬:
我睡覺的時候它也在扣我錢,手機關機睡覺的時候它也在扣我錢。
解說:
記者注意到,在賈伯領5月份的GPRS流量計費話單中,先后21次出現上行流量為零,卻有下行流量的記錄,也就是有21個錯誤話單。
林昭文(北京郵電大學網絡技術研究院博士):
不大可能會出現這種上行流量為零,下行流量很大的情況,通訊是一個雙方的一個互動的過程,不可能是說只是單方的一個通訊。
解說:
但是不可能出現的情況,就是出現了,按照部分通訊行業標準,電信企業的計費差錯率應該不大于萬分之一,向賈伯領這種情況,在技術上應該將近600億年才可能碰到一次。面對這樣一份錯誤百出的話費清單,真是見的鬼。
安鴻志(著名統計學家):
很難相信這是電話交換機計費系統自身的誤差記錄,最大可能性就是數據被做假了。
解說:
再來看看海南黃先生的遭遇,他因通話時長被不規則分割計費,而被多扣話費。例如2月份的162個通話計費記錄,就有7個錯誤話單,計費差錯率高達4.3%。
安鴻志:
在一個月里出現7次錯誤話單的情況,大約3000億年才可能碰到一次。
解說:
也在北京消費者李強的遭遇則很難以技術因素作為解釋。
李強:
(09年6月21號)我在打印自己的話費詳單時,發現3月份的120條GPRS上網記錄中,先后有5次出現了在相同時間,被重復計了上網流量。另外我的包月流量還沒有用完就出現了7次扣費記錄,7個錯誤話單。
解說:
在發現問題后,李強隨后向運營商反映問題,然而一個月后,他在同一個移動營業廳打印出的第二份的GPRS流量計費詳單后發現,那5個重復計費記錄和7個錯誤計費記錄竟然又都意外地消失了。
李強:
看到第二份GPRS流量詳單,當時我幾乎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第一份詳單上的5個重復計費記錄和7個錯誤計費記錄都被電信運營商刪除了,他們既沒有告知我,也沒有給我退費。
解說:
更加離奇的是當他在此向有關部門反映后不久,打印出的第三份GPRS流量計費詳單又回到了單子上。
李強:
那5個重復計費記錄和7個錯誤扣費記錄從有到無,再從無到有,隨意添加刪改,反映出一個不消的問題,我們手機用戶的信息安全,看不出來有保障啊,而且也不得不懷疑運營商計費數據的真實性,因為計費的數據掌握在他手里,他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他可以隨便刪改手機用戶的計費數據,多扣你話費。這樣的話,怎么能夠保證我們手機用戶的合法權益?
解說:
來自中消協的一份投訴分析報告顯示,今年第一季度,移動電話和電信的投訴已經位居投訴量第二,接連被曝光的事件似乎也在說明著這一數據。從屢被詬病的用戶個人信息泄漏、垃圾短信、手機網絡涉黃,再到“吸費門”事件和亂收費,移動電信領域的管理已經是個社會問題。就在5月底,英國《金融時報》公布最新的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國移動通信以是值1930億美元位列第10位,全球電信行業第一名,但是反觀服務確是巨大的反差,這樣的反差到底因何而生,耐人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