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中移動說SP亂收費,SP幾乎無法進入運營商的定制終端,所有的定制、退訂、計費管理系統都掌握在中移動的手中。”
每經記者 謝曉萍 發自北京
中移動的誠信正遭到公眾的質疑。針對此前媒體曝光的“手機計費誤差”,中國移動也承諾雙倍返回有誤收費,并展開自查。
昨日(7日),中國移動對外公布核查結果,北京上海無誤差,海南已解決。海南公司在系統升級的過程中,存在計費誤差的問題。中國移動同時承認,在向客戶展示話單內容方面存在不足,與客戶的溝通也不到位,引起了部分客戶的誤解。
而另一方面,一份北京移動給予合作伙伴的《中移動北京分公司實施SP“先退費、后查證”措施》聲明,也讓中移動同SP合作伙伴的關系日益緊張,部分SP甚至直接把矛頭指向了運營商。
“中移動說SP亂收費,SP幾乎無法進入運營商的定制終端,所有的定制、退訂、計費管理系統都掌握在中移動的手中。”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SP服務商梁明(化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采訪時表示。昨天,記者欲就相關問題采訪中移動公關人士,但電話均未接通。
SP新規被指“霸王條款”
《每日經濟新聞》在聲明中了解到,中移動為了迅速、有效地解決SP夢網業務消費透明度低,客戶被不知情定制或惡意定制等費用爭議問題,自2010年7月1日起,中移動將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施夢網業務收費爭議投訴“先退費、后查證”措施。
“事實上,由于SP收費爭議,從2003年集團就開始陸陸續續出臺過政策整頓,但效果都不太理想。”中國移動內部人士向 《每日經濟新聞》表示,此次政策的出臺,將對SP業務做一個很好的規范。
據記者了解,在“立即退費”的同時,對于后期查證多收或錯收的費用,中國移動要求SP夢網業務合作伙伴予以“雙倍返還”。
而針對結算處理,中移動表示,凡給用戶單倍退還和雙倍返還的費用,全部由SP等合作伙伴承擔,在與其結算中予以扣除,一律不予結算。
而這在梁明看來,這就是中移動的“霸王條款”,他表示,SP和運營商是共同收費,涉及對用戶退費,為什么要由SP單獨來買單?
SP深喉自曝潛規則
據了解,中移動2000年就推出“移動夢網創業計劃”,直到2003年,CP和SP長時間掌握了用戶的移動數據業務信息,并成為移動數據業務發展的核心推動力。
“中國移動將會把移動夢網打造成手機上網的唯一入口。”有業內人士如此評價中移動的移動夢網戰略。
中國移動副總裁魯向東此前曾表示,盡管“移動夢網”有很多缺點,但是它開啟了“代收費”或者叫“商業分成”的新商業模式,目前中移動所開發手機應用的商業模式無一不與這一模式息息相關。
根據中國移動2009年財報,中國移動使用增值業務客戶總數達到46338.6萬戶,年增長率達10.4%;增值業務收入達到人民幣1314.34億元,比2008年增長16.0%;增值業務收入占運營收入的比重達到29.1%。
梁明表示,運營商覺得光憑打電話、發短信還不夠,為了增加收入,就制定了移動夢網的業務。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所熟悉的通過短信服務定制天氣預報、股票信息等等,都屬于SP業務。而移動和SP合作也是因為背后有著巨大的利益誘惑,不過業務的游戲規則都是由移動來制定。
“說白了,就是移動找來一幫SP公司,為其提供網絡通道,你們在上面搞產品,我幫你們收費,到時我們一起分成。”據梁明透露,SP同運營商的分成一般按照“1585”的比例,也就是運營商占15%,SP占85%。
中移動人士:SP需擔責
《每日經濟新聞》在采訪中了解到,在質疑中移動亂收費的項目中,有相當一部分來自移動夢網業務。
消費者王先生指出,前些天接到一條短信:“《手機閱讀》回顧歷屆世界杯,贏話費獎勵。流量費全免。”王先生在點擊了頁面鏈接后就收到了信息提示:“感謝您使用南京我的網公司的手機百花投票業務,信息費1.00元/次,由中國移動代收。”而在隨后的幾分鐘內,1066×××××連續強行發來十條信息,每次都扣除了信息費1元。
這在王先生看來,也是中移動同SP服務商設計的“消費陷阱”,騙取用戶的話費。對此,中移動內部人士表示,由于中移動和SP服務商屬于合作關系,是平等的法律主體,中移動也并不知道用戶收到的是什么樣類型的短信,“假如運營商認為這條信息違法,而利用技術手段屏蔽了該信息,用戶是否又會認為運營商損害了其隱私?”
江蘇的陸先生則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自己的手機被移動“綁架”,在自己毫不知情的情況下,定制了彩鈴、校迅通、夜話無憂套餐、長話無眠套餐等多種套餐。截至目前,移動公司也未能為自己提供當時定制套餐的證據,只是將套餐在自己投訴的情況下取消了,自己也曾找過消協、工信部投訴,一直未能解決。
上述移動人士也坦言,如果發生這樣的情況,很可能是個別員工為了移動夢網等相關的數據業務銷售考核而“暗箱操作”,不過,他強調中移動內部對擅自更改用戶套餐有很嚴格的規定,一旦發現就開除。
“事實上,運營商同SP的關系就是地主和佃戶的關系。”梁明用這樣的比喻來形容同運營商的合作,在他看來,所有的業務定制、退訂、計費管理系統均出自運營商之手,如果沒有運營商同SP的聯手,SP如何成功呢?
對此,中移動上述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在移動夢網業務上,運營商和SP商扮演的是各自分工的角色,雖然訂制、退訂、計費都是在中移動管理系統中,但中移動確定每個訂單都是需要SP的最終確認,因此,在涉及引誘用戶定制、欺騙用戶的行為上SP是需要承擔責任的。
移動欲操刀單干?
然而,梁明指出,雖然SP利用技術給用戶設置陷阱,以及向用戶強行定制,計費不準等等,但SP的這些“搶錢”行為之所以最終得逞,中國移動在其中又充當了什么角色?
電信的相關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中移動一直不愿意只做渠道,希望可以控制產業的上下游,所以,SP對于中移動來說,掌握的話語權非常有限。
其實,兩者的糾葛非 “一日之寒”,據知情人士透露,中移動此前曾推出了優惠銷售充值卡的促銷措施,其優惠幅度高達50%,然而,這項促銷手段,卻被眾多SP利用了。SP們大肆購買這種打折的充值卡,然后用這些自行購買的充值卡在自己的服務平臺上消費,最后再從中國移動那里“結算”回現金。
該人士向記者算了一筆賬,SP用50萬元可以買價值100萬元的充值卡,全部用在自己提供服務的短信上面,下一個月,按照“1585”分成,SP就可以從中國移動處“結回”85萬元,凈賺35萬。利潤達70%。
隨后,中移動也發現了SP的行為,這些SP不僅在“黑”用戶的錢,還將利益之手伸進了自己的口袋。
“這個是老問題了,SP為了沖業績,就購買優惠充值卡自行消費,一方面達到移動的考核,一方面又獲得了利潤。”中移動內部人士表示。
該人士透露,此后,中移動也意識到了SP的種種問題,這幾年也一直在整頓SP業務。不過效果不佳,而SP甚至越過了中移動,通過同終端廠商的合作來吸收話費,與終端廠商分成。這也讓中移動有了自己涉足的念頭。
梁明表示,現在移動通過推廣手機閱讀、手機基地等已經開始整合大大小小的SP服務商,而同這些SP的合作模式也由早期的“1585”分成,變成“55”、“37”、“46”分成了。
對此,有業內人士指出,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在運營商構建的平臺上,SP們的肆無忌憚有急功近利的主觀原因,也有運營商監管不力的客觀原因。而隨著運營商自己控制了產業鏈,是否就可以規避這一問題,還亟待考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