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6月19日 甘肅省金塔縣雙城鎮的營盤鐵選廠內,工人肖金鵬裝在胸前衣兜里的手機突然一聲巨響,肖金鵬經搶救無效死亡。警方調查認為,由于手機電池在高溫下發生爆炸,肖金鵬炸斷肋骨刺破心臟身亡。這是我國首例手機爆炸致人死亡事故。
2007年6月27日 廣州發生兩起手機爆炸事件:白云區打工仔蔡某的胸膛被炸開了花,乳頭被炸飛;越秀區白領鄭小姐的手機爆炸,鼻梁被電池碎片割傷兩厘米長。
2009年1月31日 廣州越秀區一品牌電腦專賣店內發生一起手機爆炸事件,店內一名20來歲的男子頸部大動脈破裂,當場死亡。
山東來長做生意的劉先生,現在只用耳機接電話。
7月18日,他新定做的手機電池用了6個小時,就發熱冒了煙!
記者暗訪手機市場,發現山寨手機電池10分鐘就可以制造出來。
驚魂:通話半小時手機冒煙
為了面子好看,27歲的劉先生今年初托人從深圳買了一部高仿山寨手機。手機樣式新穎、功能強大,劉先生一直覺得,“這手機沒必要買貴的,好看能用就行,用個一兩年,再換部新的。你看我這部山寨機才800塊錢,正版手機要好幾千塊呢。”
劉先生的手機購買時只給了一塊電池,用了半年左右,電池有些鼓包,用半天就必須充電。7月18日,劉先生和朋友到重慶路附近一手機批發市場買了一塊電池,“當時在市場轉了半天,也沒有我這種型號的電池。這時有攤主說給我做一塊,也不貴,才40塊錢,我尋思先對付著用,再讓朋友從深圳給我寄一塊。”
這塊只用10分鐘就做好的電池,18日晚上充了一晚上電,19日白天用了幾個小時,劉先生就發現手機很燙。“我當時正跟一個客戶聯系買賣,講電話時間比較長,大約有半個小時。我一邊講一邊就聞到一股焦糊味……這時候,客戶聲音突然斷了,我才發現手機正往外冒煙!”劉先生說。
劉先生嚇了一跳,馬上把手機扔到水盆里。
“我這手機肯定是報廢了,情況緊急,把客戶也得罪了。”劉先生本來想找給他做電池的商販理論,但當時沒開發票,想想還是算了,“就是貪便宜了,這事就算自己倒霉吧。”
暗訪:一天能做幾十個
19日下午,記者來到了重慶路附近一大型手機賣場。
剛走到門口,就有好多小商小販上來搭話。聽說記者要換一塊手機電池,他們都表示原廠的沒有,制作一塊電池是能辦到的。
“電池鼓包了,那就做一塊吧,40塊錢,很便宜的。”進入商場,商家熱情地招呼記者。
一店員告訴記者,山寨手機出廠時只配一塊電池,要想更換電池,只能以原來的電池為模型,做一塊。這種電池現場就可以制作,幾分鐘就能完成。
記者在店里看到了一塊加工好的手機電池,拼接處用黃色膠布捆綁,做工很粗糙。
“這樣的手工電池能達到多少毫安?”記者問。
店員表示,具體容量不清楚,但肯定比原來的電池耐用,“挺多人在我們這兒做,你放心。有的手機停產后買不到電池,還有許多國產山寨機都是用我們現做的電池。”
“沒有其他可以用的電池嗎?”記者問。
“不定做,也沒有配套的呀,我們這一天好的話,能做幾十個呢。”店員一再打保票。
店員告訴記者,定做的手機電池3天內出現質量問題他們管修。記者質疑電池是否有隱患,店員給出了另外的說法:“連原廠的也不一定就好,有的你用的電池都是私企做的,沒事。”
不超過10分鐘電池出爐
經討價還價,以30元的價格成交。兩名女店員現場給記者制作電池,并給記者講解原理。
店員從柜臺里挑出一個與原裝電池大小相當的電池板芯,“你看這板芯,質量是不錯的。”
“這板芯是哪里的?我怎么看著像用過的?”記者問。
“板芯都是從廠家進貨,可不是舊的,我有進貨發票。”談到材料,店主含糊地說。
“這上面綁著正負極金屬線觸點,根據你這個手機觸點的方位,我把它調整一下,再把金屬線固定就可以了。”最后,店員找來一塊黃色外皮包裝紙,剪出長方形,包住電池板芯。
這塊山寨電池,外表除了金光閃閃的包裝紙外,無任何電壓、電流等標識,黃色的外皮上寫著“大容量商務電池”字樣。將電池裝入手機,能正常開機、打電話。
記者看了一下時間,制作手機電池不超過10分鐘。記者要求開具收款憑證,店員表示:“有事你來找我就行,我也跑不了,發票開不了,得交稅呢。”
記者走出商場,向記者兜售生意的男子告訴記者:“這玩意用起來要當心,傷到別人就不好了!”
業內人士:
定做電池屬半成品加工
從事手機銷售、維修工作多年的楊先生告訴記者,有點電子知識的,制作手機電池不是難事。手機使用的大多是鋰電池,由于鋰電池在過度充電或放電的情況下容易發生燃燒或爆炸,需要保護電路板來調節。而保護電路板的質量不同,價格差距很大,市場上的賣家出于成本考慮,不會使用價格昂貴的電路板。
定做電池屬于半成品加工,往往在絕緣性、耐熱性方面不過關,長期使用會使觸頭移動、錯位,引起短路,甚至產生爆炸的可能,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專家:
容易短路,嚴重的會漏液、爆炸
昨日上午,記者將購買到的自制電池送到長春市產品質量監督檢驗院進行檢測。
副院長李剛表示,根據DB/T18287-2000《蜂窩電話用鋰離子電池總規范》規定,國內市場上銷售的手機電池要經過嚴格檢測,達標電池表面應標明品名、容量、產地、型號、執行標準、注意事項及板材等信息。此外,正規手機電池上還應該標注“手機電池生產許可證號”。
李剛解釋,手機電池就像汽車一樣,出廠前要進行安全性能等方面的安全測試,測試安全后產品才能出廠。因此,手機電池廠家要對同批量生產的電池進行安全測試,要拿出一定數量的手機電池在放電性能、安全性能、環境適應性等方面進行安全測試。從這塊自行組裝的手機電池外表看,它不是“型號電池”,沒有經過3C認證,不符合國家生產標準,安全性有很大隱患。
消費者對于標志不清、不全的現做產品要多留意,因為自制和劣質電池在絕緣性、耐熱性方面都沒有保障,容易短路,嚴重的還會漏液,甚至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