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來信
電話移機,一個多月都沒動靜
編輯部:
我是9月28日由北京市西城區搬到豐臺區程莊北里小區的。10月3日,我打電話給114,得知“8280”開頭的電話移機事項應該歸聯合網絡通訊公司管,并告訴了我客服電話是10010。
撥通了10010,服務生告訴我,最近的服務網點在西四環南路某某號。我開車在那一帶繞了兩圈,門牌號找到了,但沒有這個營業網點。再打客服電話,回答是:沒錯,那里顯示確實有這個網點。第三次,我換了一種方式,問他五棵松網點能不能辦,客服說可以。得,去那吧,遠點就遠點,但熟悉,好歹找得到。
好不容易到了五棵松營業廳,營業員告訴我:你這個電話,不歸我們這兒管,去蓮花橋東北角的京都信苑飯店二樓營業廳。盡管有些郁悶,也只好認了。
到了京都信苑,填單,排隊。辦得倒也順利:應付總額265元,優惠120元,實收145元。優惠?真是好笑。過去,電話局用的是程控交換機,電話有門數控制,安裝電話不易,移機總要布線、接線,你收費多少還有些道理。后來只需在電腦上調整一下設置就可以了,新居的電話線建筑商早已經安裝好,接上就可以了,可這么多年來,這個145元的移機費就沒變過,這真是“皇家生意,穩賺不賠”啊!
營業廳給的移機日子是10月7號,但是那天沒人來。心想,晚兩天也行,不急。誰知節后一上班,就忙起來了。經常不在家,因為上網還有無線卡,對于固話不通,也沒怎么在意。
終于,11月初,我忍不住了。再給10010打電話,我說我那個電話,裝了一個多月也沒有裝上。客服讓我報情況,經查,說是有記錄,會有人聯系我。又過了幾天,這里的黎明依然靜悄悄。
再去電。開始有火氣。客服又讓報了一遍情況,重留了聯系電話,然后回復說:看到你以前的查詢記錄了。我們會及時給你安排。
次日上午,一個小伙子給我打電話:“這個事情是你的責任,你留的電話號碼少了一位數,聯系不上你,我就把你的單子扔一邊了。而且你填寫的移機地址是程莊南里10號樓,底下又注明這是規劃樓號,現在的實際樓號是程莊南里17號樓。電腦只能按一個地址設置裝機號段,現在是按前一個設置的。如果是‘17號樓’,你得到營業廳去更改。”
我看了看手頭的移機單復寫件,電話確實是錯了。我覺得,這種情況很少見,自己填寫自己的手機號,不可能丟掉一位數。我懷疑,可能我在第一頁寫了,下面的復寫紙移動了,1391的“1”和“9”的一豎重疊了?但是,即便是我寫錯了,可我在申辦這個電話時就留了這個電話啊。再說了,聯系電話不通,直接上門安裝也是可以的,總不至于扔一邊吧?因為聯系電話少一位,就不管了,如果我兩個月不打電話,你是不是兩個月就不裝了?
我問他,那你能不能把這個事兒解決了,不再讓我跑了?我實在是怕了,又耗費一個上午。他說不行。他只管照單安裝。我說,作為電話局工作人員,你給局里打個電話說明情況,就可以處理,為什么一定要讓客戶再跑一趟呢?這既不低碳,也不經濟。尤其是在你已經遲延一個月的情況下,更有義務幫我解決有關問題。他堅定地說,不行。
只好再打10010。客服聽后說,這個我處理不了,我給你接領導吧。我又耐心地把給裝機工人和客服說過的話跟領導重復了一遍,要求解決問題,免除我一個月的電話月租費和上網包月費。
又過了一兩天,有人給我打電話說,可以裝了。
電話終于裝上了,心里的疙瘩也消除了。可晚上一到家,才發現電話被限制撥出,隨即收到電話通知:電話欠費,限制撥出。
頓時有些怒從心頭起。你說吧,計劃經濟時代,資源短缺,電話局跟爺似的,有政府管理職能。現在是市場經濟,電話局是公司制,和消費者之間訂立的是平等的合同,兩者之間是提供服務和付費獲取服務的關系,我交了移機費,你沒有及時給我辦理,這中間沒有提供服務,我沒有享受到服務,你憑什么收費?
事實表明,我沒有再次去營業廳,電話也是可以安裝的啊!當初,為什么工作人員就不能積極主動一些,上前一步,消除障礙,及時安裝?
11月17日,在交了欠費和違約金合計60.55元后,電話才開通。
我想,明天,我可能需要委托律師,起訴聯合網通,讓他退賠多收的費用。
讀者吳先生
這筆費用誰來承擔?
編輯部:
我家住北京市石景山區蘋果園,因為在豐臺區遠洋自然小區買了商品房,就想把原有的網通固定電話移機到新家。一打聽才知道,新小區在建設前已經與中國電信運營商簽訂協議,整個小區只能安裝電信的電話。
這下我的損失可就大了,因為我的網通電話號碼當初是特選號,交過一筆價格不菲的選號費。搬家前,為保留號碼曾辦理停機保號四年,現在因為運營商的原因,號碼不得不作廢了,這筆費用誰來承擔?
讀者劉女士
專家觀點
要多監督壟斷行業
□第九屆、十屆全國政協委員方廷鈺
這兩封讀者來信,反映的還是老問題,一是關于移機、裝機的收費問題,二是帶號轉網問題,三是電信老大的服務問題。
近十年來,各界關于移機和新裝電話的費用問題議論頗多,認為收費不合理。電話沒有普及的時候,裝一部電話確實不易,要從很遠的地方拉線、立桿,所以收取一定的費用。如今,電信事業今非昔比,地下的網絡早已是星羅棋布,在城市達到每一個角落,只要去電話營業所租一個號,就能通話。我說“租”,是因為每個月你要交20元左右的月租費。
如今初裝電話既不需要立桿,也不需電話線,可是材料費卻照收。月租費也是中國電信運營商的強制性措施,即便當初你花了5000元的初裝費,今天的月租費照收。
有的國家幾十年前就沒有初裝費和月租費了,而且電話資費非常便宜,特別是國際長途。我國的電話用戶數量居世界之首,有幾億人之多,影響面極大,可是這些陳年陋規一項也沒有廢除。最近消協提出取消月租費問題,各電信運行商保持沉默,看來一時半會兒還是實現不了。
再說說帶號轉網問題。其實從技術上看,一點問題也沒有,無非就是一個結算問題。當今電信事業那么發達,解決起來應該不困難。允許帶號轉網有利于運營商之間的競爭,客戶可以依據運營商的服務好壞作出選擇,不必因轉網換號造成不便。
運營商為了保留客戶,應該在服務上、資費上下功夫,贏得客戶,獲得雙贏的局面。現在改善住房的人很多,帶號轉網的需求愈來愈大,電信運營商不應該制造阻力,而應該通過各種辦法,滿足消費者的要求。
第三個是服務問題,這也老生常談了。來信反映移機花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好不容易安裝了卻又遭遇欠費。消費者也時常反映多收費問題,有沒有呢?電信行業自己知道。
消費者永遠處于弱勢地位,他們都是外行,哪能事事清楚。中國的電信行業脫胎于原來的郵電部、電話局,有些人多多少少沾上了一點“官氣”,缺乏高抬貴手、為民服務的理念。看來,要破解行業壟斷,不出狠招不行。希望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們多監督這一領域的事情,讓老百姓能享受價廉物美的電信服務。
記者調查
帶號轉網,技術上已經不是難題
□本報見習記者 賈娜
因為網通公司與聯通公司合并經營,記者撥打了聯通客服電話10010,接線客服稱:網通固定電話業務現由聯通公司接手,但聯通和電信是不同的兩家運營商,一個小區如果安裝了電信的總線,聯通是不能進入的,因為各個公司之間的線路不能兼容。除非,小區再開發新樓盤統一再架設新的總線。公司不可能為樓內的某個用戶單獨再走一根電話線。劉女士這種情況,只能把原號碼注銷,重新安裝電信。
記者了解到,劉女士需要辦理的這種業務稱為“移機不改號”,業界通稱為“帶號轉網”。也就是說,用戶可擁有終身不變的電話號碼,當用戶移機變更電信運營商后,仍可使用原來的電話號碼。
記者采訪電信行業一工作人員得知,早在2000年,北京地區就推出了基于同一運營商服務的帶號轉網服務。但對于跨運營商的帶號轉網,他表示“目前實施的可能性不大”。技術方面不是最大問題,主要是因為跨運營商的攜號碼轉網牽扯互聯互通、資費、系統管理、漫游等問題。
有資料顯示,目前全球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實現了帶號轉網服務,既提高了網絡利用率,又降低了電信資費。然而,在我國,如果用戶更換運營商,必須更換電話號碼。這給用戶帶來極大不便。電話號碼屬于國家所有,即為公共財產,但目前國民事實上并未享有對這一財產的所有權,這也造成了事實上的號碼產權的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