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8月14日電 據香港文匯報報道,當前,在緊抓一線城市的同時,港地產商更多關注內地二線城市機會。
在經歷了金融危機的低潮之后,港地產商開始在內地發力。和記黃埔在常州以12億元競得一地塊之后,從此便在內地土地市場銷聲匿跡,直到2010年底再次回到公眾視野。2010年11月26日,和黃在重慶以13.1億元拿下兩江新區一住宅用地。隨后,和黃又在上海、大連及南京高價搶地,并在上海、南京拿下當地地王。一個月內,李嘉誠在內地土地市場上投入的金額就高達73.8億元。
業界人士表示,雖然和記黃埔并未透露在內地的土地儲備具體情況,從近期的拿地來看,除了一線城市之外,已加大了在二線、三線的拿地。除和記黃埔外,其他港資地產商也多有此戰略。一直被業界定位于“豪宅專家”的九龍倉此前也表示,公司在緊抓一線城市的同時,更多關注成都、天津、無錫、寧波、武漢及常州等城市。因為進入二線城市,各方面成本較低。而進入內地目一線的代價更加高昂,九龍倉會選擇性拿幾塊地。
恒基地產副主席李家杰此前也表示,當前恒基地產還未開發的土地絕大多數位于二三線城市,現時恒基地產將手中一線城市土地開發完后,計劃淡出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轉向開拓二三線城市。李家杰指,當前內地一二線城市地價較貴,恒基地產未來在補充土地儲備時,會在地價較低且偏遠的三線城市進行物色。
業界人士稱,當前一線市場的優質土地資源已所剩不多,由于競爭激烈且成本也相對高。隨著經濟的發展,內地二三線已具有較大潛質而進入二三線市場可避免眾多房企的激烈競爭。這使得港商主要在一線城市傾力打造具有地標性包括酒店和商業地產在內的頂級建筑,對一般性的住宅已經減持。當前,港資地產在二三線城市的布局速度和進度都比內地開發商快,等到一線城市相對飽和之時,也就是內地二三線城市的收獲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