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管乏力 樓盤停工隱情重重
尚唐國際項目停工并非個案,目前唐山多個在建項目處于停工或緩建狀態。這些開盤即被搶購的樓盤,工地上已是冷冷清清,多為類似尚唐國際這樣的“圖紙房”。停建現象不僅出現在河北唐山,在調控的重壓之下,二三線城市資金鏈發生斷裂的中小開發商不在少數。
據媒體報道,在湖南長沙,近期就有湘江700、楓樹園二期等多個項目出現停工、開發商跑路等狀況;在江蘇常州,近期也有樓盤在工地門口高懸起“工程已經停工”的標志,建筑商承認停工是因為開發商出現資金缺口。而在廣東惠州大亞灣,據中國證券報記者了解,這個被深圳投資需求支撐起來的“空城”,也出現了在建樓盤大面積停工現象。當地人反映,因為樓盤停工,目前在大亞灣的建筑工人明顯減少。
房地產基金德信資本高級經理劉聰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據他了解目前二三線城市出現停工的樓盤并非個別現象。這些樓盤有的是開發商沒有投入或較少投入資金的“圖紙房”,有的是因開發商同時投資多個項目導致資金不足,不排除一些開發商跑路的原因是無力償還高利貸。而房地產基金,基本上不會考慮為這些資金鏈斷裂的中小開發商提供融資,因為無法評估風險。“銀行貸款大門緊閉,我們房地產基金也避而遠之,如果不是其他開發商收購,這些瀕于爛尾的住宅項目還真看不到別的出路。”但即使是實力相對雄厚的大開發商,現在的日子也不好過。
一位深圳房地產業內人士表示,一部分實力不強的中小開發商在市場遇冷之際選擇停工緩建本是正常的經營決策。如果地方政府嚴格行使監管職責,開發商便無法銷售沒有取得預售許可的樓盤,即使停工也不會產生較大的社會危害。近期出現的二三線城市停工現象,之所以引發購房者的財產風險,地方政府監管不力是重要原因。
實際上,前些年房地產熱之下的政績沖動、對土地財政的依賴是二三線城市政府監管不力的重要原因。以河北唐山為例,根據中國指數研究院提供的數據,2009年唐山共有13宗住宅用地出讓,土地出讓金8.32億元;2011年,唐山住宅用地出讓數量猛增至107宗,土地出讓金92.67億元。這期間,唐山啟動了環城水系、鳳凰新城等大手筆建設工程,房地產成為這些工程中的重要一環。三年間,唐山市區有多個震后新建小區拆除重建,被劃入“平改樓”范圍的市郊鄉鎮就有19個。尚唐國際項目的所在地許鄄子村也是被納入“平改”范圍的村莊之一。
唐山尚唐國際項目停建后,業主多次向政府主管部門求助,相關部門表示,已經協助聯系另一家本地開發商,爭取項目早日復工。有唐山本地業內人士表示,傳聞可能接盤的本地開發商,其自身開發的樓盤也出現了停工緩建現象。接手一個處于停工狀態的樓盤需要進行大量的核算清查工作,尚唐國際項目未來的前景仍充滿了不確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