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四個商貿項目樓盤,業主購房一年后,臨近鋪面開張時卻發現,原本“包租穩賺”的鋪子,成了空中樓閣。開業、退樓都成了走不通的路。千余戶業主數億元資金難道都打了水漂?
“只賺不賠”的買賣
上海不同地區的商貿“項目”“上海灘商廈”、“興宇大酒店”、“中華商城”和“金山義烏小商品城”,大部分人簽下合同購買或租賃商鋪,是在一年前。
四個項目的業主合同不同,金山義烏小商品城、中華商城業主手里的都是租賃合同,而興宇大酒店、上海灘商廈業主簽的大多是買賣合同,采取售后包租的形式,委托經營管理期限是20年。共同的約定是,返租期間,第一年返還總房款的8%,第二年9%,第三年提高到10%。第三年后,允許無條件“原價回購”。這個看來“只賺不賠”的承諾是當時讓許多人動心的理由。
雖然在和業主的見面會上,四兄集團的一位“負責人”還在要求“再給公司些時間”,但公司資金鏈斷裂的傳言已經讓業主們等不下去,他們找到了房管部門。上海黃浦區房管局市場管理科工作人員解釋說,沒有發現房屋的抵押狀況,業主們自己也有疏漏。
工作人員介紹,“你們合同簽好了以后,沒有到商品房交易管理中心去登記,我們房子以登記為準,你沒有登記,說白了你沒法被保護。你如果登記的話就知道,這個房子不能登記,因為有抵押,你抵押不撤銷的話就不可能幫你辦產權證。”
而對于只租賃了鋪面的更多業主來說,金山區房屋交易中心給出的解釋是,和房管部門本來就沒有太大關系。
房屋交易中心表示,“使用權和房屋性質無關的,只不過是使用這個地方,和產權又沒有關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