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土資源部最近公布了北京、陜西、山西等地5起國土資源領域違法違規案件,其中北京市延慶縣張山鎮上郝莊村違法建設樓房51棟。此外,記者了解到,在重慶、鄭州、武漢等地,建設小產權房之勢依然如火如荼。自2006年至今,在重慶市沙坪壩區中梁鎮開發商違法占地150畝,建起了7個小產權樓盤,涉及群眾一萬余人。在多個監管、審批、執法部門人員的眼皮子底下,這些龐大的違法樓群究竟是怎樣建起來的?其背后又隱藏著哪些不可告人的利益鏈條?新華社“新華視點”記者對此進行了追蹤。
一個鄉鎮“長”出七個違法樓盤
在重慶市沙坪壩區中梁鎮,記者看到原本是田園風光的山村,如今卻建起了鋼筋水泥的樓盤:天藍雅園、中梁名都、麒麟香山、洪福秀景等7個非法樓盤顯得格外扎眼。
重慶市沙坪壩區國土資源管理分局負責人介紹,中梁鎮小產權房從2006年開始建設,占地總面積166.4畝,違法占地150畝,其中88.83畝為耕地。7個樓盤建房共計3266套,絕大部分房屋已售出。
自2011年6月至今,一年里記者多次來到實地查看。在最近的一次走訪中,中梁名都銷售員李小姐向記者推介說:“附近商品房每平方米6000元,這里才2000多元,還是現房,城里和外地來買的人都很多。”
從重慶市合川區來沙坪壩區中梁鎮購房安家的但先生告訴記者:“房子沒剩幾套了,我是2011年10月19日買的,每平方米2200元,我有4家親戚都住這里。城里房子太貴,買不起,這里房子便宜,環境又好,沒有產權無所謂,我們是自住。”
頑疾的背后是利益集團抱團食利
重慶市沙坪壩區國土資源管理分局負責人說:“由于裹挾了上萬購房者和村民的利益,中梁鎮小產權房成了‘燙手山芋’,誰都不敢動。”
業界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從源頭治理,在這些小產權房建設過程中,只要任何一個環節叫停,都無法建設起來。但實際情況并非如此。
據介紹,重慶市沙坪壩區中梁鎮原鎮長蘭永連在建房申請上加蓋公章,開發商又將此文件貼在售樓部,大肆宣傳是“鎮政府項目”;在整治違法建筑時,中梁鎮原鎮長蘭永連、原副鎮長邱國全、沙坪壩區國土局原科員劉勇等人為小產權房大開綠燈;無規劃許可證、無施工許可證、無國土證的小產權房不僅全部建成,而且還電、水、氣、通訊、閉路電視“五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