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民網·獨家報道】本月起,從自來水龍頭出來的飲用水水質要達到新的國家強制性標準。而與此前35項的舊版國標相比,新國標的指標提高到了106項。今天(3日),新民網記者從相關方面了解到,從7月1日起,本市中心城區的水質標準全部符合新國標;而少部分未采用深度處理工藝的郊縣,也開始不間斷投放粉末活性炭改善水質。
中心城區飲用水全部符合國標 郊縣加投活性炭
新民網記者了解到,目前,本市飲用水水源“兩江并舉、多源互補”的原水供應格局已基本建成,集中供水水源地主要有長江口青草沙、黃浦江上游、陳行水庫及即將于2014年竣工的崇明島東風西沙水庫水源地組成。
其中,青草沙、陳行和東風西沙水庫的水源均來自于長江優質水,“采用長江水源的水廠,目前的處理工藝已達到國家水質標準,同時也保留了今后深度處理工藝的用地。”從7月1日起,上海中心城區將全部采用來自長江的優質水源。上海市供水調度監測中心副主任趙平偉告訴記者,這也意味著從本月起,本市中心城區水質符合新版國標的要求。
記者同時了解到,目前采用黃浦江水源供水的區域,除了金山、奉賢等少數區縣外,大部分已經通過增加深度處理工藝,提高水質,“從7月1日起,未采用深度工藝的黃浦江上游原水水廠將不間斷投加粉末活性炭,以保證水質達標”。
趙平偉同時透露,為確保全市范圍內水質的整體達標,正在加快對部分郊縣水廠深度處理及粉末活性炭投加裝置的建設和推進。
高溫日用水量已超過935萬立方米 將定期抽查水質
新民網記者同時了解到,隨著氣溫的不斷攀升,近期申城用水量也在不斷增長中。來自供水部門的數據顯示,僅昨天(2日)一天,全市供水量就突破935萬立方米,達到935.76萬。其中,中心城區供水量為642.30萬立方米,郊區供水量為293.46萬立方米。
“青草沙水源地原水系統的建成,使得本市原水日集中供應能力由975萬立方米增加到1694萬立方米。”水務部門表示,為確保市民在炎炎夏日喝得上水、喝上好水,除了積極推進原水工程建設外,還通過集約化供水、供水設施改造、深度處理工藝、二次供水設施改造等綜合措施,提高供水服務保障能力,提升供水水質。
此外,相關方面透露,本市已具備對新國標規定的自來水106項指標的監測能力,并將加強對飲用水的監測。
據介紹,目前本市已對在用水源地開展每月一次64項指標、每年一次109項指標的監測;中心城區還建設了157套在線水質濁度、余氯監測設備。此外,主要供水企業也建立了中心化驗室,定期和不定期地進行水質抽查監督,確保安全優質供水。(新民網記者 李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