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一公里防洪堤即可緩解,因無資金來源遲遲無法完成
據新華社電 “從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這里每年都會被淹,有時一年還會被淹兩三次。”四川瀘州市納溪區上馬鎮退休干部王友良說。在2012年7月下旬,上馬鎮再一次重復了連續40多年的悲劇,場鎮街道被淹沒了大半,水位達到鎮上小學3米高的大門頂部。連續多年,當地黨委政府一直呼吁修建小型防洪工程,然而時至今日,該鎮防洪工程仍遲遲沒法完成。
40年每年都淹半條街
2012年7月21日到22日,瀘州市境內及長江、沱江上游地區突降暴雨,流經上馬鎮的永寧河及洞溝河水位暴漲。上馬鎮村民鄒志均指著場鎮邊農田的水稻說,22日水位至少在水稻頂部2米以上。記者7月27日在上馬鎮小學門口看見,有3米左右高的學校大門頂部還殘留著洪水退去的痕跡。“幸虧現在學校放假了,否則這樣的洪水會引起什么后果,我都不敢想象。”上馬鎮黨委書記朱成芬告訴記者。
朱成芬介紹說,在上馬鎮有近500戶商鋪,在21日到22日的暴雨洪災中,有近200戶商鋪被淹。
朱成芬說,上馬鎮地勢低洼,有永寧河、洞溝河等6條河流穿場鎮而過,導致該鎮在每年夏天一降大雨就被淹。據今年73歲的上馬鎮退休黨委書記王友良介紹,從60年代末70年代初開始,上馬鎮在每年的汛期都會被淹掉半條街。“最大的一次洪災是1995年,當年上馬鎮被淹沒了三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