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居房變成商品房
安居房緣何變成了商品房?清河民居公司有沒有開發資質?政府在其中充當了什么角色?
清河民居公司總經理李巋是這樣回答記者的,清河民居項目是一個新居工程,總占地共60畝,目前該項目還沒有進行完畢。
他介紹說,成都作為全國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新居工程是其核心內容,成都西匯公司是郫縣實施該項目的法定主體,而清河民居公司是在行使其使命,其職責是業主代建,說白了就是代表西匯公司行使建設管理的職責。
既然如此,成都清河民居公司的收益從哪里來呢?李說,該項目總面積接近4萬平方米,清河民居公司只是收取項目的管理費用而已。
不過,既然是業主代建,那么房子的價格由誰定?西匯公司又是怎樣通過融資修建該樓盤的?據清明上院內的購房者介紹,當時買房子并沒有聽說過西匯公司,而價格也是由成都清河民居公司說了算,房子樣圖出來后,成都清河民居就開始銷售,與購房者簽訂的合同也是“合作建房協議”。
那么,這些修建在集體土地上的小產權房所占用土地的租金是如何支付給村民的?村民以后的生活來源在哪里?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原春臺村一組的66戶人雖然都住進了樓房,但生活來源還是沒有改變,村民依舊靠著土地租金過日子。土地的租金仍然按照每畝1200斤大米的價格計算,村民能夠得到的是1150斤大米的錢。
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還將繼續支付的土地租金應該從哪里來?友愛鎮副鎮長張靜告訴記者,租金一直是政府在用財政支付。他稱,目前政府正在和清河民居公司協商算賬,爭取把錢落實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