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紀50年代,一部《柳堡的故事》曾經讓寶應縣柳堡鎮家喻戶曉。如今,這個曾經因革命愛情紅遍大江南北的小鎮,卻被爆出政府涉嫌“以租代征”農民耕地事件。有當地農民反映,被政府部門收上去的120多畝土地并沒有建成廠房,一直處于撂荒的狀態,他們深感痛心。當地政府部門則回應稱,經國土部門調查,該鎮工業園區未發現違規占用耕地現象。
現場:一片荒地和一座空樓
近日,寶應柳堡鎮王通河村有村民反映當地政府涉嫌“以租代征”農民耕地,被征收的土地撂荒時間長達5年。
1月8日中午,記者到達當地了解情況。記者發現,村民反映的撂荒土地位于寶應縣柳堡鎮工業園區內,占地約有120畝,因所處位置在柳堡鎮企業管理服務站前,顯得相當醒目。部分土壤被挖成小土堆,有雜草在蔓延生長,地塊上有部分紅色磚堆。在柳堡鎮企業管理服務站旁邊有一座樓,也著實顯得有些“打眼”,兩層樓房未裝窗戶,外墻裸露,四面透風,呈現完全閑置狀態。
王通河村擁軍組姜姓村民反映,這片撂荒的土地原先都是該組農民的耕地,五六年前被政府“租用”,政府每年會給予村民一定的補貼,“現在我們擁軍組按照生產隊的人口攤派土地補貼,劃到每個人1000塊一年,直接打到卡上。”
對這樣的補貼政策,村民表示“錢太少了,還不如低保”。該組一戶華姓村民表示,原先家里有6畝地,被政府“租用”后只剩下2畝,對一家4口人不足以維持生計。而與華家情況類似,村里不少以種地為生的農民都表示,在耕地被“收上去”之后,選擇“出去打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