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北京消費者張女士結婚裝修了新房,當時所購買的木質地板,合同上承諾保修期為5年。但就在今年年初,張女士家的地板出現裂縫等問題,找到家具經銷商來維修,竟被對方收取了一定數額的上門服務費。
無獨有偶,最近家住北京朝陽區的李女士家里的馬桶部件,在離兩年保修期到期還差3天到期時出現了問題,但等到維修師傅上門時已經過了保修期,維修人員要索取維修費用,啞口無言的李女士只好自掏腰包。
針對張女士、李女士遇到的類似問題,我們發現其實家居、建材行業保修期的保修售后服務并沒有統一的標準。那么,消費者遇到問題時該如何保障自己的權利?出了問題又該由誰來買單呢?近日,中國質量萬里行記者揣著這些疑問走訪了相關賣場,并請相關行業專家為消費者維權支招。
家居、建材保修期標準缺失建設部頒發的《住宅裝飾裝修施工管理規范》中對家裝工程各個部分保修期規定如下:土建部分保修期為一年,水電部分是一年。
記者在走訪北京一家大型家居建材城后了解到,不同品牌的家具對于保修期的時間范圍略有不同:貓王家具承諾對所售商品做出“一年保修,終身維護”;百強家具承諾“3年保修期,24小時上門服務”;A家居木槿之戀系列承諾5年質保;強力家具承諾3年質保。僅從市場上的家具產品的保修期來看,并沒有統一的標準。
在建材市場中,各品牌的衛浴產品保修期更是參差不齊,有保修1年的,有保修3年的,還有保修5年的。記者與某品牌導購了解情況后發現,衛浴產品雖然各商家口頭承諾1到5年,但是合同上只能簽保修1年,并解釋這是賣場的規定。
所以,消費者在購買前,一定要問清楚保修期的承諾能不能通寫在合同或者保修卡當中。
在瓷磚賣場,記者發現多數品牌均無明確的保修期,據商家介紹,瓷磚材料結實耐用,不存在斷裂的情況,一般沒有保修承諾,因為在安裝前,都會給顧客完好的產品,如果在施工的過程中,或者施工之后發現產品斷裂等問題,就屬于人為因素了。保修期不同于保質期商家在承諾售后服務時,往往會有“保修期”和“保質期”兩種概念,導致部分消費者在簽訂合同時因不了解情況而在后期維權時困難重重。所以,一定要了解兩者的概念和區別。
記者就此查閱了相關資料,以供消費者參考。保修期,通常是指在規定的時間段內,產品出現質量問題,商家可以免費幫助消費者維修,如果超出了這一范圍,商家將不再負責或者免費維修;保質期,通常是指產品最大范圍的使用期限。
消費者如何維權消費者如果想要維護好自己的權益,首先是在購買產品時最好到正規的賣場或者商家購買家居建材產品,因為正規的企業管理規范,產品進貨渠道有保證。
其次,在購買產品時,一定要索要保修卡,在簽訂購買合同時,仔細閱讀相關條款,了解清楚后再簽字。
此外,消費者還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簽訂規范的購買合同,若商家給出額外的承諾一定要加在合同或者保修卡上,以便維權時有據可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