購房代理人張金鳳、知名中介我愛我家、9位售房業主的11套房產,成了上周京城樓市中的關鍵熱詞。因張金鳳拖欠9位售房人尾款共計2000多萬元,業主馬先生等人認為中介公司負有對購房人資質失察的責任,我愛我家緊急啟動內部機制決定墊付尾款。昨日,偉業我愛我家集團副總裁胡景暉披露,未能及時獲得尾款的全部9位業主都與我愛我家簽署了《同意債權轉讓協議書》,共計2286.36萬元尾款最快將于今日到達賣房人的銀行賬戶,然而,張金鳳的個案同時也給中介行業和消費者留下一連串警示,首當其沖的便是中介收取的“擔保費”。
誰擔保房屋順利成交?
中介稱并非“分內事”
上周,北京市朝陽區的多位業主反映,他們通過中介公司我愛我家賣房。在中介公司做出擔保承諾后,僅僅在收到30%的首付款后就將房子過戶給買家,買方代理人張金鳳承諾在60日至90日內付款。可業主們卻沒有按期拿到房屋尾款。
“當初之所以通過中介公司賣房,就是為了放心。但事情發展到如今這一步,不知道該怎么辦了。”業主馬先生一度非常沮喪,因為他的心態和大多數消費者一樣,認為委托中介買賣房屋,中介理應為整個交易流程負全責,特別是督促買方交齊房款。“中介不就是保障二手房交易平穩安全進行的嗎?因為賣房子的人怕拿不到錢,買房子的人怕過不了戶,所以大家才找中介。”
我愛我家北京公司客服中心總監赫雙公開表示,交易過程中簽訂的“擔保合同”,只是擔保公司偉嘉安捷為銀行向買方批貸所提供的擔保服務,而在保障賣房人的交易安全方面,“的確沒有什么作用”。
記者詳細查看了北京市存量房交易合同范本(經紀成交版)及多家中介公司的房屋出售委托合同,均未發現有關“房屋成交擔保責任”的內容。胡景暉表示,歷來中介公司只向買賣雙方提供代理或居間服務,并沒有擔保方面的義務。如他所說:“二手房是動輒數百萬元的高額標的物,如果中介盡到‘擔保’義務,所收的那些費用肯定不夠。”
憑啥收取“擔保費”?
中介稱只與貸款有關
張金鳳事件看似個案,卻再次揭示了中介行業存在多年的頑疾。
中消協律師團團長邱寶昌表示,二手房買賣雙方遇到特殊要求或中介經紀人口頭保證時,可通過簽署補充協議,闡明權責。以張金鳳事件為例,如果當初賣房人在簽訂購房合同時,將經紀人“交易出問題,擔保公司做擔保”等說辭,以補充協議落在白紙黑字上,那就不會事后出現尾款無處追討的困境。
“這種所謂的補充協議,我們一般是不會簽的。”一家中介門店店長直言,目前按照規定,北京市總額500萬元以下的二手房中介傭金收取比例不得高于2.2%,可是很多中介實際卻按照2.7%左右的比例收取,額外的這0.5%即是通過“擔保服務費”的名義收取。所以,很多經紀人為了向貸款買房的客戶收取這部分額外費用,都會一個勁地拍胸脯、打包票,好讓客戶感覺“‘擔保費’就是用來保證房屋交易順利進行而買的一個‘保險’”。
一套價值300萬元的二手房,中介收取的擔保費就可能高達1.5萬元,去年全市通過中介成交的二手房超過10萬套,這一樁樁交易背后勢必潛藏著天價“擔保費”。
記者調查發現,買房人在實際交易中申請銀行貸款時,金融機構會按規定收取一定的擔保費。此時,中介收取的擔保服務費往往就成了“擔保之外的擔保”;一旦買房人申請貸款被拒,提供“擔保”的中介公司也不會受到損失。因為根據中介公司與售房業主簽訂的委托協議,當銀行對購房人不予批貸時,委托協議自動終止,利用這一條款,一些中介公司得以“免責”。
中介收取的擔保費到底用作何處?是不是為多收傭金而巧立名目?對于這些消費者急于了解的“內情”,中介行業內部其實也有爭議,而這,顯然也引起了監管部門的重視。
昨起執行的京版“國五條”細則明確要求,房地產經紀服務實行明碼標價,不得利用虛假或使人誤解的標價內容和方式等進行價格欺詐。
新聞延伸
資金監管即將強制執行
雖然事件告一段落,但北京房協有關人士認為,此類事件問題發生也暴露了交易資金監管環節存在的漏洞,缺乏制度約束,單靠中介機構“自覺”,很難規避該現象的發生。早在2007年,本市便推出二手房交易資金監管制度,但由于該制度并非強制規定,長期缺乏應有的關注。
根據資金監管政策的規定,買賣雙方簽訂《資金劃轉協議》后,要到銀行將房款存入“專用賬戶”,領取存款憑證后再到保證機構(包括經紀公司)領取資金托管憑證,然后才能去各區縣房產交易大廳辦理產權過戶手續,在買方取得新產權證、賣方取得辦結單以后,再到保證機構去領取交易資金支取憑證,隨后才能在銀行進行交易資金劃轉。這一制度同時適用于全款及貸款購房的客戶。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相比業主更多采用的“自行劃轉購房資金”方式,實行二手房交易資金監管后,業主必須面臨拿錢“延遲”的事實。因為執行資金監管制度的二手房交易流程是業主賣房時必須持房屋權屬登記部門下發的“辦結單”,由中介公司與銀行方面確認后方可領取剩余房款。
對于二手房交易來說,資金安全理應優于效率。市住建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按照計劃,自5月1日起,北京市存量房交易服務平臺試點范圍將由海淀區擴大至10個區縣和亦莊開發區,并在這些地區強制實行資金監管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