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承赤高速橫跨承圍公路的東小溝特大橋,主梁于5月10日上午8許中間折斷造成坍塌。圖為5月27日再次維修著地點時的現場。

圖2:當時發生折斷坍塌時,折斷的梁斜插在此外,據當地村民說足六七米深,用了一卡車的砂石才被填平,經過十幾天后,此處又發生下陷。圖為5月27日對折斷橋梁著地點進行維修時的場面。
5月26日,本報記者接到承德小東溝村民反映,5月10日承赤高速小東溝特大橋主梁發生折斷坍塌,主梁坍塌著地點至今都未維修完畢,也影響了村民的正常出行。
而就在坍塌發生前不久,針對中國商報4月16日刊發的“承赤高速部分路段存在豆腐渣”一文,在一篇上傳到百度文庫的回應文章中,描述了北京交通大學一雷姓教授如何“有力的回擊了中國商報對承赤建設的詆毀和污蔑”,雷姓教授稱:“里面的一些說法在專業人士看來就是胡說。”
然而,雷姓教授的話音剛落,5月10日上午8時許,“咔嚓!”一聲,承赤高速小東溝一在建的大橋主梁坍塌,所幸未造成人員傷亡。
小東溝在建大橋主梁坍塌
5月27日,本報記者沿京承高速一路來到承德,出雙峰寺收費站,往北走不足兩公里遠遠就看見小東溝村邊在建的承赤高速大橋。
大約10:30,公路邊,承赤高速大橋旁,3歲的小月月突然闖進記者的攝像機鏡頭中,她回憶起大橋主梁坍塌時的情景:“那天我正在吃飯,就聽見‘轟’的一聲,把我震得快要摔倒了,出門一看,原來是橋塌下來了。”
孩子的奶奶接過話茬說,發生事故那天是農歷四月初一,陽歷是5月10日,上午將近8點的時候,近前這座在建的大橋主梁突然斷裂,轟然倒地,震得房子都出現了裂紋。當時幸好錯過了上班、上學的高峰期,還沒有聽說有人傷亡。
記者順著孩子奶奶手指的方向看到,橫跨在承圍公路上,小東溝村南由西向東一座特大橋下,一塊“跨公路架梁請繞道行駛”的牌子,把本來就不寬的承圍公路遮住了一半,牌子后面一處幾平米的新填的水泥坑,就是大橋主梁坍塌著地點。
在橋下靠北側坐著3位六七十歲的老人,向記者還原5月10日主梁坍塌時看到的情景。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指著上面的主梁說:“折斷的主梁是從北向南數第二片。那片主梁是不久前架上去的,折斷的位置大約在中間靠西一些。折斷掉下來時,正好斜插在承圍公路東半幅,約有六七米深,施工單位用了一整天的時間才把折斷的主梁移走。單是回填這個大坑所用的沙石就足足裝了一卡車,經過十幾天下沉,折斷主梁著地點又發生下陷,為了行車過往的安全,這不今天又加上隔離標志,新添了一些水泥石子。”
當記者問到該橋是由誰建設、誰施工、誰監理的時候,一位村民拉著記者來到承圍公路西側一塊牌子前,上面公示的正是記者所要了解的全部內容。建設單位:河北省高速公路承赤籌建處;監督單位:河北省公路工程質量安全監督站;監理單位:駐地辦為湖南岳陽工程咨詢監理公司;施工單位:中鐵十六局有限公司。
但當記者找尋折斷的主梁時,遭遇到了來自施工方的阻攔,當地公安人員建議記者去找籌建處,可以了解更多一些情況。
吉布汰溝大橋70噸鋼筋成謎
下午14時,記者來到承赤高速籌建處,欲就5月10日小東溝大橋主梁折斷事故的坍塌原因及性質認定給出說法。
此外,就村民反映的承赤高速另一處吉布汰溝大橋濕接縫加強筋偷工減料問題,記者了解到該大橋每跨至少8個濕接縫,每個濕接縫若有直徑25mm的6根加強筋,那么鋼筋重量達462公斤。吉布汰溝大橋全長517米,需架設30米T梁170片。整座吉布汰溝大橋共有17跨,外加數道伸縮縫,換算成公斤,單濕接縫加強筋一項就應有62.83噸鋼筋。經測算該橋單護欄缺省直徑12mm的鋼筋就達7.345噸。
記者要求承赤高速籌建處出示該橋圖紙,以證實到底是記者所調查的缺省70噸鋼筋,還是22日下午籌建處張伍平主任電話中告訴記者的該大橋“本就沒有使用加強筋的要求”;不提供圖紙,這座吉布汰溝大橋缺省70噸鋼筋就是謎。
非常遺憾,籌建處的張伍平主任告訴記者:“這兩個問題的采訪,須經河北省高速公路管理局的批準,我們有規定。”記者反問,“依據河北省交通廳承諾的關于高速公路建設向全社會公開的“十公開”中,規定‘施工過程管理公開,質量檢查結果公開’,記者采訪不需要所謂的上級部門批準。現不接受采訪,就是拿交通廳的‘十公開’當兒戲”。承赤高速籌建處的總工接過話茬蠻橫地表示:“我們就是不提供圖紙,你愛怎么報就怎么報,請自便!”